滴滴清泉北上流,千里水脉润北方,这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超级工程,正悄然改变着中国的命运。
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北京居民王冬梅端起一杯水细细品尝:“水很甘甜,直接喝没问题。”她回忆说以前水质很差,水碱很多,家家户户都得安装净水器。
![]()
这水竟来自千里之外的湖北丹江口水库——这是一条不在自然地图上标注的“地下长江”。
北方缺水的问题困扰了中国几千年。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城市日渐繁华,田畴连绵不绝,但地下水位却连年下降。河北的农民为灌溉争抢水源,井越打越深,水却越来越少。
南北水资源的差异惊人:长江一年的水量将近黄河的20倍,中国境内流量超过黄河的15条河流中,12条在南方。面对这种困境,一个大胆的构想自上世纪诞生——让南方的水北上。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个宏伟构想在当时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
横跨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调水,工程难度超乎想象。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而南水北调却要让水逆自然规律北上。
![]()
经过几十年论证,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规划了东、中、西三条线路,连接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水系,构成中国北方地区“四横三纵”的水脉格局。
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建设时间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东线工程面临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扬州地势比山东低40米,水需要从低处往高处流。
工程师们创造了奇迹:建造13个梯级泵站、160台大型水泵,将长江水一级一级往上提。这就像是用水桶从井里打水,泵站充当了“大力士”,帮助水流爬过陡峭的“阶梯”。
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大运河的脉络北上。但新的挑战出现——水质问题曾经非常严重,上世纪的京杭大运河水质差得“连鱼虾都活不下去”。
![]()
面对挑战,江苏地区关停了8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山东也关停了500余家高污染企业,并建造了许多污水处理厂。经过治理,东线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饮用水级别。
中线工程选择了一条更直接的路线——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全线开凿一条全新的人工河道。
中线工程最令人惊叹的是“穿黄工程”。让南方的清水与黄河水相会却不混合,工程师们在黄河河床下方37米处挖掘了两条长4250米的隧洞,让长江水从黄河身躯中静静穿过。
为确保水质,丹江口水库周围的居民进行了搬迁,保证了水质的纯净。如今,中线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平。
2014年,河南省遭遇63年来最严重夏旱,平顶山市百万人口面临断水危机。尚未正式通水的中线工程临危受命,紧急调水支援。当丹江水与澎河“会师”那一刻,现场人群激动不已,这水真正成了“救命水”。
![]()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达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85亿人。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再造了一条黄河!
对于北京这样的资源型缺水特大城市,“南水”已占城区日供水量的七成以上。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17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战略储备。
天津市南开区的张爱云老人对水质变化感受深刻:“‘南水’好喝得多!”她回忆过去自来水是苦的、咸的:“越喝越觉得渴。洗头是涩的,总觉得洗不干净。”如今,苦咸的自来水已成为历史。
河北省城市供水逐步切换为南水北调水源后,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市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
当东线和中线已经发挥巨大效益时,西线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这条“水动脉”规划从长江上游“借水”注入黄河流域,解开西北干旱的困局。
![]()
西线工程计划通过超长深埋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打造一条能自流的引水主轴线。这条“水动脉”并非孤军奋战,而是规划了9条沿河补水线和4条供水专线作为“毛细血管”,最终形成覆盖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一轴三带十片”水网格局。
2025年以来,西线工程前期工作进入“加速度”模式。四川作为水源核心区,正深化雅砻江、大渡河的调水方案;甘肃聚焦受水区建设;青海则推进“调水+新能源”的融合模式。
西线工程建成后,预计年调水量可达80亿~17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1/3,能直接惠及超1亿人口。
如今,南来之水已成为北方地区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截至2025年7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曾经干旱的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开始回升,河流重现波光。
![]()
中国的治水智慧从大禹开始,延续至今,未来西线工程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改写中国水资源分布版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