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一个曾深陷困境的企业、一方奋力转型的热土,却足以书写一段跌宕起伏的重生传奇。
2020年,记者在郓城县南赵楼镇采访时,曾到访过一家名为一诺玻璃的玻璃制品企业。那时,高大的厂房内机器轰鸣,数百名工人正埋头生产各式酒瓶,一派传统制造业的繁忙景象。然而,谁能料到,固守旧有赛道、缺乏创新动能,让这家企业后来在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内部资金链断裂的双重挤压下,黯然走向破产。
时光流转至2025年秋,“十四五”规划步入收官之年。日前,记者再次踏入同一片厂区,映入眼帘的已是焕然一新的“山东大鑫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鑫玻璃’)”。在南赵楼镇党委、政府持续数年的精准帮扶下,企业不仅完成了艰难的破产重组,还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转型升级。昔日普通的酒瓶生产线已被高附加值化妆品玻璃瓶的精密生产线取代,车间内秩序井然,产品产销两旺。
时间回到2022年,彼时的一诺玻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低附加值的酒瓶生产让企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当时公司资金链断裂,法院拍卖资产,3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还有300多万元的工资没有结清。”原一诺玻璃的老员工樊伟回忆。
樊伟在一诺玻璃工作了整整10年,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车间主任。企业破产前,他已有4个月没有拿到工资。“那时候,工人们经常到镇政府反映问题,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工资能不能发,企业还能不能活下去。”樊伟告诉记者。
面对一诺玻璃留下的“烂摊子”,南赵楼镇党委、政府没有选择放任不管,而是主动担当,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一方面协助解决工人工资问题,另一方面开始寻求企业重整方案。
“当时企业处于瘫痪状态,工人情绪激动,我们首要任务是稳定局面,保障职工权益,同时为有实力的投资者创造条件。”南赵楼镇党委书记臧守华表示。工作专班化身“协调员”“服务员”,多次召集会议,安抚工人情绪,与原企业主商议历史欠薪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协助新的投资方处理复杂的资产过户、法院拍卖等手续,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
2023年2月大鑫玻璃成立,2024年3月开始技术改造,10月即部分投产。“镇政府不仅帮我们理顺了土地手续这个最头疼的问题,还在资金争取、政策对接上给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大鑫玻璃董事长孙明亮感慨。正是这种“贴身式”“全链条”的精准服务,扫清了企业重组转型路上的障碍,让新生的大鑫玻璃得以轻装上阵。
重整后的大鑫玻璃不再生产传统酒瓶,而是全面转向高附加值化妆品玻璃瓶领域。针对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镇政府主动帮助企业对接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生产线技术改造,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依托郓城县玻璃制品产业链,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资源,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协同。
“化妆品瓶的生产技术要求比酒瓶高得多,对透明度、均匀度、耐腐蚀性等都有极为严苛的标准。”孙明亮指着生产线上的玻璃瓶介绍。如今的大鑫玻璃,将创新与技改视为生命线。企业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玻璃加工生产技改项目,淘汰更新了老旧生产线。生产技术从传统的煤炉改为天然气炉,不仅更加节能环保,产品精密度也大幅提高。
企业的重生,也让员工们迎来了新的希望。樊伟现在已经是大鑫玻璃的生产厂长,他对企业的变化感慨万千:“员工们的历史欠薪等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现在我们不仅工作稳定,收入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
大鑫玻璃的故事,是政府服务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声中,菏泽基层政府的角色从过去的“管理者”更多地向“服务者”转型,从“被动审批”不断向“主动作为”转型。这一角色的转型,正悄然推动着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蜕变。
菏泽日报记者 马源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