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眼中,特朗普堪称国际政坛一位绝无仅有的“现象级玩家”。他那标志性的金发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让人永远琢磨不透他又想出什么新招数。他那极致的反复无常和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风格,有时把严肃的国际事务搞得如同儿戏,但让人笑骂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收放自如。
有人说他是小丑,有人说他是天才。但换个角度想:一个破产四次还能当选总统的人,一个被主流媒体集体封杀却拥趸无数的人,一个说话毫无章法却总能掌控话题的人——如果我们还简单地用“疯子”来定义他,是不是太过偷懒了?
翻开他的自传《永不放弃》,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
一、自信的底层逻辑:为什么他的狂妄总能奏效
普通人看特朗普,觉得他张牙舞爪,核心就一个字:狂。但这种狂,细究起来,是他混世界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近乎病态的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我们普通人那种“我觉得我这事儿能成”的信心,而是一种“我就是真理,我永远正确”的底层逻辑。据说他做房地产决策,很少依赖那些昂贵的咨询公司和专家团队,更多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这种玩法风险极高,好比蒙着眼睛在悬崖边上开快车。但你不能不承认,在某些关键时刻,这种“迷之自信”确实管用。最经典的例子就是911之后,整个纽约乃至美国都笼罩在恐慌中,房地产市场一片哀嚎。
按常理,这时候应该现金为王,握紧口袋。但老特不这么想,他觉得大家都恐惧的时候,正是抄底的好时机。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低价收购了不少优质资产。这一把,他赌对了。
这其实就是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惧我贪婪”。道理谁都懂,但真到了那个节骨眼上,敢把自己身家性命押上去的没几个。老特的这种自信,让他在关键时刻敢于下重注。
他在《永不放弃》中回忆:“我偏要建造金光闪闪的特朗普大厦,用最昂贵的大理石,设计夸张的中庭。所有人都说我疯了,但我知道,富人愿意为与众不同买单。”
这段话,为他的逆势而行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第二板斧:把折腾当饭吃。
普通人的人生追求稳定,害怕波动。但特朗普好像天生就喜欢折腾,他在危机中反而更兴奋。你看他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破产-翻身-再破产-再翻身”的循环史。
上世纪90年代,他背了天价债务,几十个亿,换一般人早就爬不起来了。银行天天堵门,媒体天天唱衰。特朗普却没被击垮,既没有跑路,也没有彻底躺平,而是玩起了“战略性重组”。一方面跟债主们软磨硬泡,谈判延期、减债,另一方面,他疯狂地利用媒体。
他后来在书中坦言:“我的每个失败项目,都在教会我哪些边界不能触碰,哪些规则可以打破。这些教训,比任何商学院课程都珍贵。”
那时候他就深谙“流量即王道”,哪怕是被骂上头条,也比无人问津强。他通过各种夸张的言论和项目,维持着“特朗普”这个品牌的热度,让这个牌子虽然带着“失败”的标签,但依然值钱。最终,他硬是靠着这套组合拳爬出了债务泥潭。
这种能力,现在有个高级词叫“反脆弱”。意思是不是仅仅坚强,而是能从混乱和打击中获益,变得更强。特朗普就是个反脆弱的活体标本。你看他后来选总统,被所有主流媒体围攻,被各种“黑料”轰炸,结果怎么样?他的基本盘反而更铁了。
第三板斧:善于“不要脸”的谈判。
这里的“不要脸”不是贬义,而是形容他完全不受传统谈判礼仪和规则束缚的风格。
有研究谈判的专家分析过特朗普,说他特别善于用“战术性共情”和情绪操控,在谈判里制造信息不对称。
说人话就是,他跟你谈的时候,他可能根本不在乎你舒不舒服,他在乎的是能不能打乱你的节奏,让你摸不清他的底牌,从而在心理上占据绝对优势。他说话直接、夸张,甚至显得粗鲁,但这往往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
二、反脆弱的艺术:如何在风暴中愈战愈强
对于纳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理念,特朗普可能是其最完美的现实注解。
他在《永不放弃》中描述了自己应对90年代债务危机的策略,读来宛如商战教科书:
“面对几十家银行的联合追债,我的策略是分化瓦解。先找到最弱的那家银行谈判延期,用这个案例去说服第二家,如此递进。当你让对手们无法形成统一战线时,危机就化解了一半。”
更绝的是他的媒体应对策略。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依然维持着奢侈的生活方式,频繁出现在八卦杂志上。这种看似疯狂的行为,在书中得到了解释:“在商界,信誉就像氧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缺了就会死。我必须让所有人相信,特朗普还是那个特朗普。”
这种反脆弱性在政治领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016年大选期间,主流媒体的集体反对反而成了他的助选利器。他在书中早有过类似表述:“当所有人都攻击你时,攻击本身就成了你的护城河。因为民众开始怀疑:为什么所有精英都如此害怕这个人?”
三、谈判的辩证法:打破规则与重建规则的智慧
特朗普的谈判术常被简化为“极限施压”,但这恰恰是对他最深的误解。
在《永不放弃》中,他详细剖析了康莫德酒店项目的谈判策略,展现出了惊人的系统性思维:“这个项目就像一盘多维象棋,我要同时与铁路公司、政府、银行、设计师对弈。我的策略是让每个对手都相信,他们是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他特别强调信息管控的重要性:“在谈判中,知道什么不该说比知道该说什么更重要。我从不轻易亮出底牌,但会精心设计信息碎片,让对手自己拼凑出我想要的结论。”
这种谈判哲学在中美贸易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及,但他的操作手法与书中的原则如出一辙:先制造不可预测性打破对手的心理舒适区,再在混乱中建立新的谈判框架。
![]()
四、特朗普的生意经,在中国玩得转吗?
好,既然特朗普这么牛,我们能不能照搬?答案肯定是:不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首先,逆势投资这招,在中国就得打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是主导力量。限购、限贷各种紧箍咒戴着,你想学老特在行业低谷时冲进去豪赌,大概率会撞得头破血流。但是,他这种“在别人不敢下手时寻找机会”的思维内核是值得学习的。
比如,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像华为的任正非,在行业冬天或者被制裁最狠的时候,反而更加疯狂地投入研发。这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行业长远趋势的判断,在低谷期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周期。
现在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这其实给普通人提供了用更低风险、更合规方式利用杠杆的机会,而不是像老特那样玩高负债的惊险游戏。
其次,他那套“极限施压”的谈判术,在中国容易没朋友。
中国商业文化讲究“和气生财”、“关系维护”、“长期主义”。你上来就拍桌子瞪眼,玩心理战,很可能一锤子买卖做完,圈子里的名声也臭了。
但是,他谈判中“目标导向”和“利用信息差”的核心,是可以本土化改造的。比如华为早年去国外竞标3G项目,人家凭什么相信你一个中国公司?靠的不是拍桌子,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储备,以及为对方考虑的长期共赢方案,最后高价中标。
小米能在手机红海里杀出来,也是靠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市场洞察,找到了差异化的定位,这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最后,关于危机处理。
中国企业也讲“化危为机”,但更强调系统性应对和真诚沟通,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比如海尔砸冰箱,华为面对制裁时的公开信,都是通过快速、坦诚的决策和沟通来挽回信誉,这和特朗普那种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甚至有点“胡搅蛮缠”式的危机转化,路径不同,但追求的效果有相似之处。
说到底,咱们中国的读者和创业者,脑子清醒得很。大家会对特朗普的某些特质,比如永不言弃的精神、危机中找机会的眼光表示赞赏,但真到自己做事时,会更看重系统性准备、合规性和可持续性。这是一种更加理性和稳健的智慧。
在个人层面,我们同样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书中有一段话特别值得深思:“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完美时机,但我的经验是,时机永远都不完美。真正的强者是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
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年轻人陷入“分析瘫痪”——总是在等待最佳时机,最终错失所有时机。特朗普的哲学提醒我们:先开枪后瞄准,比永远不开枪要好。
![]()
五、咱们普通人,能从老特身上偷学点啥?
细读《永不放弃》,特朗普身上最震撼人的或许不是他的成功学,而是他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值得咱们普通人放进自己的工具箱。
第一,是把“自信”当成一种可以练习的技术。
这不是让你学他那样吹牛,而是学习他在关键时刻敢于相信自己判断的那种“决断力”。很多机会稍纵即逝,等你论证来论证去,黄花菜都凉了。老特收购曼哈顿那个破败酒店改造的故事,就体现了他基于市场理解的自信和果敢。
第二,是升级你对“失败”的认知。
在他的字典里,失败好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甚至是一个藏着彩蛋的关卡。他在书中写道:“大多数人高估了一年能做的事,低估了十年能做的事。我的秘诀是:既要有一年改变一切的魄力,也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这话听起来挺虚,但结合他的经历,意思其实是:只有你扛过去了,你才有资格和能力去谈其他。
对于咱们,这种思维就是,被裁员了、创业失利了、项目搞砸了,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我完了”,而应该是“OK,事情已经这样了,现在我能从这里面学到什么?下一步的转机可能藏在哪儿?”
这种长短期结合的思维,完美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
第三,是他的个人品牌的塑造意识。
“特朗普”这个品牌经历过破产羞辱、政治围攻、媒体嘲笑,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生命力。他在书中揭示了个中奥秘:“品牌就像钻石,需要压力才能璀璨。每一次危机,都是让品牌更强大的机会。”他甚至通过一档真人秀《学徒》,把“You‘re fired!’”这句口头禅和他强人老板的形象深度绑定。他深谙传播学之道,哪怕是通过争议言行,也要强化公众对他的记忆点。
当我们合上这本书,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成为第二个特朗普,而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里,培养那种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在压力下保持清醒、在失败中寻找转机的能力。
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安全指南,而是与不确定性共舞的勇气和智慧。特朗普的《永不放弃》或许不能给我们所有答案,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思考坐标——关于如何在所有人都说不可能时,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