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汽车业再度陷入“昏迷状态”。在经历了2022年西方车企撤离后短暂复苏的两年之后,今年产量再次暴跌,几乎回到全面入侵乌克兰初期的低谷。产量暴跌回到2022水平。
![]()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Rosstat)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20%,已回落至2022年水平。
- 第一季度下降9.2%;
- 第二季度下降23%;
- 第三季度更惨,暴跌26.7%。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Janis Kluge 指出,俄罗斯汽车业在2023-2024年曾一度恢复到战前产能的80%,如今却再次跌回一半。
尤其是卡车制造业最惨,仅9个月产量就下降30%,9月份单月更暴跌41%。
从辉煌到崩溃的时间线
- 2022年:西方车企(如雷诺、大众、丰田)退出俄罗斯,产量腰斩,仅45万辆——这是自1970年代以来最低的数字。
- 2023-2024年:国内品牌如Lada、GAZ试图恢复生产,中国汽车品牌大量进入,一度带来复苏
- 2025年:供应链再次断裂、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行业陷入“二次崩盘”。
![]()
新车销量连连下滑
今年1月至9月,俄罗斯新车销量下降22%。与2010年代初相比,如今的销量缩水两到三倍。原因很简单:民众买不起车了。
车价上涨、信贷紧缩、卢布贬值,加上年轻人外逃、军工产业吸走劳动力,使得汽车不再是“家庭梦想”,而成了“奢侈品”。
市场人士形容:“今年就像一场完美风暴,几乎没有一个支撑点是稳的。”
⚙行业困境:连“国宝级”车厂都撑不住
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AvtoVAZ(Lada品牌母公司)已被迫在9月底宣布实行“四天工作制”,为期半年,以减少产量与开支。
该公司计划推出的新车型 Lada Iskra 因缺乏零部件,迟迟无法量产。
更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削减了电动车平台开发经费,还把法国车企雷诺列入制裁名单——原因竟是“疑似为乌克兰生产无人机”。
分析:俄罗斯工业的“内循环困境”
俄罗斯在战争爆发后,试图推动“国产替代”战略,用中国、伊朗甚至白俄罗斯零件拼装汽车,但这套模式存在三大死穴:
- 技术落后:缺少发动机、芯片、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
- 供应链不稳定:关键零部件仍依赖灰色进口;
- 消费力崩塌:高通胀让中产不敢贷款买车。
结果是:俄罗斯汽车业表面“国产化”,实则变成“组装厂化”,结构比战前更脆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