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立足轨道交通特色,以“学历+技能”融合为核心,通过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与技术赋能,构建起服务企业、助力学员成长的继续教育生态。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当清晨的第一列地铁准时驶入站台,当纵横交错的铁轨上列车安全穿梭,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背后,离不开轨道交通从业者的专业守护。而在他们职业成长的道路上,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正以独特的教育模式,成为助力其提升技能、实现职业突破的重要力量。该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磊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继续教育应立足行业特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学历+技能”模式、推进智能化转型等举措,精准对接企业与学员需求,实现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个人职业成长的目标。
扎根行业,让教育与需求同频共振
在继续教育赛道上,找准定位是发展的前提。继续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便把“立足轨道交通,融合学历技能培训,服务企业社会需求”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围绕这一定位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体系。
从教育目标来看,学院形成了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三大方向。学历继续教育以“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获取国家认证学历,打通职业晋升通道”为目标,为在职人员铺设学历提升的快车道;技能培训则聚焦“强化岗位实操能力,匹配产业技术迭代需求,实现技能即学即用”,让学员所学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企业培训则致力于“定制化赋能组织人才,解决业务痛点,驱动战略落地与绩效增长”,让培训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加油站”。
学院的异地线下教学项目颇具代表性,其成功源于三大核心经验。首先,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是基础。学院依托轨道交通等优势学科,在铁路、地铁等企业集中区域设立异地教学点,将课堂搬到学员工作地,有效解决了在职人员的工学矛盾。其次,“异地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是关键。通过与企业合作定制课程,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实训,学院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保障了学习效果。最后,灵活混合式课程考核管理则兼顾了便捷性与实效性。“线上理论+线下实操+考前集中辅导”的方式,满足了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这些特色做法直击学员‘不离岗、不离家’提升学历与技能的核心痛点,既降低了学习成本,又强化了职业竞争力,形成了‘行业—学校—学员’三方共赢的可持续教育生态。”张磊说道。
如今,学院的发展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及一定规模。依托学校轨道交通特色学科的深厚积淀,学院在行业培训领域构建起较强的竞争力。但张磊也坦言,目前学院在非学历培训的市场化程度上还有提升空间,线上课程体系及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学院将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学历+技能”双提升;开发微证书、短期培训等灵活项目,适应职场快速变化需求;探索社区教育等新领域。
淬炼技能,实现课堂到岗位“零距离”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是继续教育的核心环节,如何让学员真正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给出了富有成效的答案。
课程设置上,学院紧扣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开发出模块化、阶梯式的课程体系。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课程,都嵌入了职业技能评价考核内容,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明确职业技能的要求与方向。
师资配备方面,学院组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有校内教师发挥理论优势,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操导师,形成了“校企双导师”联合授课模式。
实践教学是提升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学院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驾驶舱、信号控制实验室,以及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开展“工学交替”式实训。同时,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强化高危岗位技能训练,让学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掌握关键技能。
此外,学院还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学员就业数据反馈持续优化培训内容,确保学员掌握的技能始终紧跟行业技术迭代步伐,真正实现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
中核二三系统事业部电气调试岗前培训
破局生长,在变革浪潮中攻坚克难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塑教育形态,当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共识,继续教育正站在新的发展关口。学院以智能化转型为突破口,在破解发展瓶颈的同时,寻找机遇。
智能化转型的阵痛,曾是绕不开的坎。学院初期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时,面临着三重挑战:一是数据孤岛,多系统独立运行导致信息割裂;二是传统惯性,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数字化工具存在抵触心理,认为“线上操作不如线下直观”;三是技术适配性,现有平台难以匹配成人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场景。
破局从“三步走”策略开始。首先,学院投入资金搭建统一智能管理平台,整合教学、学籍、考务等模块,实现数据互通。其次,开展分层培训,以“骨干带动全员”方式提升数字化素养,并设置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使用新系统。最后,重点优化移动端学习App,新增支持直播回放、碎片化学习、智能提醒等功能,适配在职学员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些举措,学院的线上事务办理率已达90%,教学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形成了‘平台+数据+服务’的一体化智能教育生态,为继续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磊如是说。
站在行业变革的风口,张磊对机遇与挑战有着清醒的认知。机遇在于: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科技发展为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挑战则体现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者对教育质量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对学院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形势变化也影响着学院的发展战略。张磊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在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拥抱变革,擘画可持续发展蓝图
未来3—5年,学院发展的蓝图已然清晰。专业设置上,学院计划进一步优化现有专业结构,重点增设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覆盖交通、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体系,让教育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多产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学院计划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而言,建立3—5个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更加灵活的学习通道,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
服务社会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学院将从两个维度发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服务。在培训方面,既要扩大校内培训覆盖面,让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覆盖到开设的所有专业;又要在企业培训上寻求突破,努力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这一变革,制定了全方位的技术赋能计划。首先,学院将加大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升级改造力度,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学习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答疑等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进度,为每个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体验。
其次,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构建虚拟实训场景,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设备不足、成本高、危险性大等问题。
此外,学院还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模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变化,为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学院高度关注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张磊强调,未来,学院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从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突破智能化转型难题到拥抱技术变革,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正以稳健的步伐,在继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9月刊(总第118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