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一点,我盯着微信置顶那个头像,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就是不敢点进去。
![]()
群里刚甩出一张截图:哈佛说,大脑在舒服的关系里会偷偷关机15%,像手机开省电。
![]()
我脑子嗡一下——那我这半年天天失眠,是不是说明身边全是高压电?
三分钟前,对方又发了个“嗯”。
我回啥他都“嗯”,像自动回复。
我数了数,七天里他一共“嗯”了38次,比我家电梯按钮还机械。
剑桥刚出的报告说,72%的分手起点就是这类“嗯”“哦”“随你”,听着无害,实则小刀拉肉,刀刀留疤。
我原来不信,现在摸着心口,疤在疼。
我跑去测了微信新出的“关系舒适度”,21项指标,我们得分41,系统提示“低于警戒线”。
最扎心的是“表情使用对称度”:我发龇牙笑,他回句号;我发哭,他还句号。
句号成精了,把我情绪全吞掉。
想起去年冬天,我俩蹲路边分烤红薯。
他掰开,第一口给我,烫得我直跳,他笑得像傻子。
那时候催产素肯定爆表,23%的额外剂量,不然我怎么会把红薯皮都当成甜?
后来什么时候开始变味?
我复盘,就是“30%差异”被磨没了。
我喜欢livehouse,他喜欢静音,最初各玩各的,挺好;再后来他一句“吵死了”,我耳机一戴,世界安静,心也凉了。
差异低于三成,舒服秒成无聊,无聊生腻,腻生嫌。
上周公司培训,83%的世界500强都在学“非暴力沟通”。
讲师扔给我们一句话:否定句一出口,对方大脑杏仁核亮红灯,进入战逃模式。
我当场记笔记,顺手截图发给他,他回:“别瞎学。
”好嘛,红灯亮起,我直接逃。
夜里两点,我把哈佛那篇论文滑到最后,看见一行小字:
“舒适不是零摩擦,而是摩擦来了,有人愿意跟你一起修电路。
我合上书,把他置顶取消。
句号再精,也挡不住我换行。
省下来的15%大脑容量,留给自己,催产素自己产,红薯自己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