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7日中午,汪芷伊邀请了12位参与者围桌而坐,以九道食物为序章,共同完成了一场关于“认识”的实践——《食相》。大家以“相我”开始,以“交流”结束,在品尝与交流间,重新思考自我与他人关系。
![]()
![]()
现场环境
指导老师 王礼军:
汪芷伊的《食相》,是在雕塑系五年级“实验肖像”课程中生长出来的一个融合雕塑、行为、互动、肖像、食物、餐宴等多种元素的个人项目。在她的实践中,肖像是一种媒介,是彼此建立关系的开始,食物同样是一种媒介,是自我与外在世界交互的物质基础,而餐宴同时兼具了肖像与食物的媒介特性。于是汪芷伊开始了一场围绕肖像和食物不可预期的“探险”。
她从发面蒸烤的肖像馒头和饼干到形态各异的食物及混合烹饪方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重来。一个人既要完成食物和人关系的概念梳理,又要确保吃到嘴里的东西安全又奇妙,更要保障整个餐桌十二人食物的“出品”质量。“一个头两个大”的汪芷伊化身为采购、主厨、传菜师、总监、策展人、艺术家······在大家的瞩目中硬生生地完成了这一切。尽管有些地方显得生涩和卡顿,与设想的相距甚远,但这是她第一次以个人的名义对周围发出的邀请,也是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或许不完美本就是我们的底色,不完美甚至是我们的骄傲,因为不完美是我们对这个“缺憾”世界的“补全”。
“实验肖像”课程的“实验”本身就意味着不可定义和无所畏惧,汪芷伊的个人项目很好的诠释了这样的探索精神。
![]()
![]()
![]()
开幕现场
我们习惯于思考材料的物质性、形态与空间关系。《食相》项目将这一思考延伸至最日常却又最易被忽视的媒介——食物。将食物序列化为一场完整的艺术行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这个作品的共创者。
![]()
菜单
![]()
![]()
![]()
寻找座位
“认识一道食物,认识你身边的人,也重新认识自己。”
在艺术家引导下,十二位参与者通过定制的“肖像饼干”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盘中的“自己”,与一旁的酒酿,共同开启了这场旅程。
![]()
![]()
相我
![]()
![]()
![]()
![]()
![]()
轮廓
“我们对他人的最初认知,往往始于一个模糊的‘轮廓’。它定义了形状,却隐藏了内在的细节。”
参与者可以从烧仙草中的倒影看见自己的轮廓。这是一种物相,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印象。
![]()
![]()
![]()
![]()
![]()
秘密
“在轮廓之下,存在着无法看透的、属于每个人的秘密。现在,请选择一颗糖。无关好坏,这是独属于你的。”
参与者可以分享自己吃到的口味,也可以选择不告诉任何人。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秘密,又如何守护自己的秘密。
![]()
交流
![]()
![]()
![]()
![]()
裂痕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开始看见不完美,看见裂痕。它们或许让关系不再理想,但也正是这些裂痕,才展示出了真实独特的自己。”
这道菜采用的都为自带裂痕的食物。正如亲密关系中的误解与摩擦,它们让联结变得脆弱,却也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真实的纹理。
![]()
![]()
![]()
![]()
![]()
冲突
“关系的裂痕,有时会爆发为剧烈的冲突。认知的冲突无处不在,它带来不适,也带来重新审视的契机。冲突本身,或许就是理解的开始。”
开始总是美好的,冲突总是突然的。外观精致的甜品,入口却是咸口的鸡肉与鸡蛋。
![]()
手势
![]()
![]()
![]()
![]()
![]()
![]()
交流
“经历了冲突,我们选择伸出尝试沟通的手。如果愿意,可以分享你的手势,或者交换面包或者酱料。”
手势面包造型灵感来自日常沟通中的各种手势,每个手势都是一个未完成的句子,等待对方的回应。
![]()
![]()
![]()
![]()
![]()
和谐
“当对话开始,那些隔阂与迷雾,便开始渐渐消散。当交流变得真诚,新的可能便会出现,它不是让裂痕消失,而是穿透它,达到修复与新的理解。”
在交流声中,一道晶莹剔透的“透明食物”被悄然换上。所见均可食用,内容包括冬瓜、萝卜、海蜇丝、糯米纸、白凉粉、西米等。
![]()
![]()
传茶
“让我们以茶收尾,是礼仪,是人与人交流的传递。请不必拘束,为你身边的人斟一杯茶,再传递下去。”
茶具被置于桌中,不再由服务生代劳。参与者为自己与邻座斟茶,再传递下去。
![]()
![]()
致谢
![]()
![]()
![]()
![]()
![]()
签名留念
![]()
![]()
现场合影
"感谢各位,与我共同完成了这个项目《食相》。这张菜单,是今天的凭证。"
食物是媒介,餐桌是道场。《食相》暂告一段落,但关于自我与他者的认识,仍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继续。感谢所有让这场实践成为可能的你们。
![]()
纪念小票
![]()
后厨花絮
特别感谢所有为《食相》付出的幕后伙伴们:摄影:朱紫祁、易辰薰、孔之睿;海报:袁孟新;服务:程欣怡、徐一凡;总助:谷诗莹;协助:王春蔚、时江文、刘鑫阳、裴宇凡;指导老师:王礼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