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蒙古国,人们往往想到辽阔草原、蒙古包、佛教寺庙。但在西部的巴彦乌列盖省,你会看到不一样的画面这里,生活着约12万哈萨克族人,占全省人口93%,是蒙古唯一一个以非蒙古族为主体的省。
这些哈萨克人,为什么不是在他们的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而是在蒙古国?
![]()
✅历史夹缝中的一块“避风港”
哈萨克族起源于15世纪的哈萨克汗国,其先民是活跃在中亚草原的突厥部落。
13世纪,蒙古人成吉思汗西征征服中亚,大量蒙古人与突厥人通婚融合,最终诞生了突厥化的哈萨克人。
![]()
18世纪中期,哈萨克汗国归顺清朝,一部分哈萨克部落开始向东迁徙,进入今天蒙古国西部的科布多地区。
当时,这里归属清朝乌里雅苏台将军府。哈萨克人扎营游牧,逐渐定居繁衍。
19世纪,俄国吞并哈萨克汗国,大量哈萨克人因压迫向东迁入清朝外蒙古。
![]()
到20世纪初,外蒙古境内的哈萨克人已增至3万人。
✅苏联制造的“哈萨克省”
1921年外蒙古独立后,成为苏联的傀儡政权。11940年,苏联授意蒙古设立巴彦乌列盖省,意图将哈萨克人集中进行设省管理。
![]()
与哈萨克斯坦“俄化”严重不同,蒙古的哈萨克人依旧保留着传统文化。金鹰猎人、鹰猎节等民族传统延续至今,世界80%的鹰猎人就在这里。
![]()
该省是蒙古唯一的“自治省”,拥有自己的议会,可自行选举省长。节日中既有穆斯林的古尔邦节,也有蒙古族的那达慕。
✅经济困境与“回归故国”
但该省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仅1800美元,不到蒙古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没有铁路,仅靠一座小机场与外界连接。贸易结构单一,交通闭塞,发展受限。
![]()
90年代,哈萨克斯坦从苏联独立后,发起“侨胞回归”运动,吸引了约4万蒙古哈萨克人移民。然而,大量人又在几年后选择返回蒙古。
原因很现实:语言障碍难以融入,当地哈萨克语夹杂大量俄语;安置政策不到位,工作难找;思维方式因“蒙化”不同于哈国本地人,生活难适应。
如今,哈萨克斯坦依然对巴彦乌列盖省提供援助,如建学校、设奖学金、提供人道救援等。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该省仍面临经济困局、发展滞后的现实。
对于这些扎根蒙古的哈萨克人来说,既无法融入遥远的故国,也难以摆脱边缘的现实,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未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