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用卡针撬开手机卡槽,到如今轻点屏幕即可完成通信激活,手机 SIM 卡的形态变革终于迎来关键一跃。随着苹果国行版 iPhone Air 正式上市,中国移动 eSIM 业务同步全面上线,这场由 "实体卡" 向 "虚拟卡" 的升级,不仅重构了用户的通信习惯,更彰显了国内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实力。#是时候切到eSIM频道了#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eSIM 最直观的改变藏在日常体验的细节里。这种将实体 SIM 卡功能集成到设备芯片中的技术,通过空中下载方式即可完成号码写入,彻底告别了插卡、拔卡的繁琐操作。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王女士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换手机总要翻找卡针,SIM 卡还容易丢失,现在办理中国移动 eSIM 业务后,新手机开机就能在线激活,太方便了。"
中国移动 eSIM 业务的核心优势远不止于便捷。作为始终积极拥抱创新技术的通信运营商,其打造的 "多端覆盖" 能力让通信连接突破了手机的局限。目前该业务已实现对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全系产品的支持,用户可通过 "一号双终端" 等服务,实现多设备间的无缝协同通信。比如运动时佩戴的智能手表可独立接打电话,驾车时车载系统能直接使用手机流量,让通信服务真正融入生活场景。
![]()
在技术推进策略上,中国移动展现了务实的行业担当。考虑到用户对新技术的适应需要过程,其创新性地提出 "P+E 的策略",倡议终端厂商在新一代设备中保留实体 SIM 卡槽,实现 eSIM 与实体卡的双重支持。这种 "不强迫、给选择" 的做法,既保障了习惯实体卡用户的使用体验,又为愿意尝试新技术的用户提供了便捷路径,成为产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如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所言:"技术升级不应让用户妥协,而是给予更充分的选择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通信变革的背后是扎实的国产化技术支撑。为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中国移动针对 eSIM 芯片内核及卡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开展了长达三年的攻关,于 2024 年通过实体卡试点完成技术验证,如今已形成完整的自主技术方案。后续将以 RISC-V 内核、国产 VM 等核心技术为基础,联合产业伙伴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 eSIM 技术体系,这不仅提升了通信安全等级,更为国内芯片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
为让用户轻松体验新技术,中国移动同步推出诚意满满的优惠活动。用户可前往线下营业厅或登录中国移动 APP"移动爱购" 商城,购买 iPhone 17 Air 现货产品,且支持使用 AI 豆抵扣部分金额,以优惠价入手这款原生支持 eSIM 的终端设备。这种 "技术 + 终端" 的联动推广,降低了用户尝试新业务的门槛。
![]()
从实体卡到 eSIM 的跨越,本质上是通信服务从 "硬件绑定" 向 "数字服务" 的升级。中国移动 eSIM 业务的全面上线,既带来了更灵活的通信选择,更以国产化技术筑牢了产业根基。随着越来越多终端产品支持这一技术,无卡通信的智慧生活图景正加速展开,而这场变革的起点,或许就是你手中那台无需插卡的新手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