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蔡文机|资深媒体人
![]()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球队洛杉矶道奇队在2025年11月2日再度捧起冠军,不只是体育新闻,更是商业样本。
《富比士》预测:2025年MLB赞助收入首次跨过20亿美元门槛,而道奇是“决定性变量”。
SponsorUnited创办人Bob Lynch判断,道奇极有望成为北美首支年赞助收入突破2亿美元的球队——他们目前拥有76家企业赞助商,其中20家来自日本,且2025年再添6个新合作;其平均赞助合约金额是联盟平均的5倍。
换言之,道奇一队今年新增的约3000万美元赞助,就像“凭空多了一支新球队”。
这一切,正是大谷翔平、山本由伸、佐佐木朗希等日本顶级球星带来的商业回报与国际溢出。
这支球队如何把“冠军”转写成“产业红利”?
以及,美国发达的体育产业,对处在产业化加速期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
冠军只是结果,商业飞轮才是底层逻辑
1)“超级IP×国际化”驱动赞助溢价。
道奇的5倍联盟均价,来自全球化受众与品牌溢价。签下大谷等日本球星后,他们在日本市场的媒体关注、票房与赞助转化迅速放大:20家日本赞助商的组合,不仅是现金,更是渠道、内容与文化共创的“桥”。冠军提高曝光,但国际化的球星组合与品牌叙事才让现金流可持续。
2)“内容—流量—交易”的闭环。
以顶级比赛为“内容源头”,通过电视/流媒体、社媒与球场体验把流量沉淀到会员体系与数据资产;再以动态票价、球场零售、授权商品、增值会员、企业包厢实现交易。道奇并非只卖门票,而是经营社群与终身价值(LTV)。
3)“赞助资产”产品化。
赞助从静态Logo进化为一篮子产品:联合品牌内容、球员共创、区域独家权益、数据营销、线下路演与跨境电商。这让赞助客单价攀升,也解释了为何道奇能在高端赞助领域“持续加码”。
![]()
美国体育产业为何能“越滚越大”?
成熟联盟制度 + 媒体分发 + 市场化中介 + 高效场馆构成四大支柱。
联盟制度:百年商业化沉淀,版权—票务—赞助—特许商品分配规则透明稳定,助推长期投资。
媒体分发: NBA/NFL长期锁定高额版权,流媒体加速新增长;超级碗广告单秒天价,背后是用户心智与高触达。
中介生态: CAA、IMG等巨头将赛事、俱乐部、运动员商业价值最大化,赞助、经纪、版权、并购咨询一体化。
场馆运营:以AEG为代表的专业化公司将场馆变成“全年龄娱乐枢纽”:体育+演唱会+会展+餐饮零售,年利用率60%—80%。
从宏观看,美国体育产业不仅体量大,更重要是体育消费占比高——赛事、健身、场馆、体育传媒均衡发展,推动了“赛事—消费—服务”循环。
![]()
中国:规模在起、结构失衡,关键在“服务业能力”
历史数据对比显示:美国在体育消费与服务端(赛事、健身、场馆、传媒)远超中国;中国长期以体育用品制造为主,服务业比重低。
过去十年,在政策与资本驱动下,中国职业赛事开始提速:网球领域的上海大师赛、各地的省超足球联赛,中超以及CBA商业化亦在深化;新媒体平台进入版权大战,付费意识逐步培育;北京五棵松、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等标杆场馆探索市场化。
但痛点仍在:
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市场化,联盟规则、收入分配、球员流动与薪酬治理仍在磨合;
体育中介专业化不足,经纪、营销、版权运营的人才与公司稀缺;
媒体付费习惯尚处培育期,顶级IP稀缺、内容供给不稳定;
场馆利用率与复合变现能力参差,专业化管理与本地化内容供给仍待提升。
![]()
可复制的“道奇方法论”:中国的五条路径
路径一:用“超级IP”撬动国际市场 引入与培养国际化球星,打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近邻市场;
重构赞助组合:引入更多跨境品牌,设计“母国权益+中国权益”双轨方案;
推动授权商品与跨境电商联动,让海外热度变现为订单增量。
路径二:重塑“赞助产品”,做贵而有效的生意
从“冠名/Logo”走向“内容共创+数据运营+零售转化”的可衡量方案;
建立品牌生意看板(触达、互动、线索、转化、复购),让赞助经理人拥有ROI武器;
发展高端企业包厢+定制活动,用B2B场景提高客单价与续约率。
路径三:媒体/会员双轮驱动
版权分发采取“免费增量获客 + 会员付费加值”的双层结构:核心比赛付费、常规内容免费;
打通App、小程序、线下闸机、零售POS的数据,形成统一会员ID,做动态票价、捆绑套餐(票务+周边+餐饮)。
像道奇一样,把赛历变成营销日历:主场主题夜、IP联名、节日营销、海外粉丝周。
路径四:做强体育中介与经纪
鼓励综合性体育娱乐集团发展经纪、营销、版权与赛事运营的全链条;
建立球员—品牌—内容的矩阵式服务:代言、联名、短视频与纪实内容,提升运动员商业能力;
在高校与职业院校设置体育经纪/营销/数据分析专业,解决人才断层。
路径五:把场馆变成“城市消费枢纽”
引入专业化运营:赛事+演唱会+会展+社群活动“四线并行”,目标年300场活动;
场馆即“商业街区”:包厢、主题餐饮、纪念品店、运动体验、夜经济,把人流留成消费;
探索PPP/REITs工具释放资本效率,形成“轻资产运营+重服务变现”的可复制模板。
![]()
投资视角:把握服务业的“结构性红利”
结合中美差距与国内趋势,未来3—5年更具性价比的赛道在体育服务业链条:
1)职业赛事与俱乐部运营:版权稳步抬升、门票与会员货币化、主题夜/包厢/联名产品扩大非比赛日收入。
2)体育传媒与数据服务:广义版权分发、DTC会员体系、数据与广告技术(AdTech/MarTech)。
3)体育中介:经纪与整合营销公司,承接品牌预算向“效果化赞助”的迁移。
4)场馆运营:专业化公司以“内容供应+商业开发”驱动高利用率,复制城市样板。
5)健身与培训:以内容+社区+轻资产为核心,重视用户留存与复购,而非重资本扩店。
![]()
从“赢一场球”,到“赢一个产业”
道奇的故事告诉我们:冠军是内容顶点,但商业成功来自制度化的商业飞轮——明星IP的全球化叙事、赞助资产的产品化、媒体与会员的双轮驱动、专业化的中介与场馆运营。
中国体育产业正在跨过“行政化向市场化”的关键节点。
若能以治理为先、以服务业为轴、以数据为燃料,把体育当作长期运营的消费与内容生意,那么从职业联赛到全民健身,从城市品牌到出口生意,皆能进入良性循环。
那时,我们不仅期待中国球队在赛场上夺冠,更期待“中国体育产业”本身成为资本市场与全球消费者的长期赢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