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悟社|张志雪
刚刷到字节给大模型团队发“豆包股”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波人才争夺战,字节是真下血本了!
 ![]()
财联社11月3日就爆了料,说字节在推“豆包长期激励计划”,给豆包相关的核心员工发“虚拟股”,还有类似期权的回购机制。后来看蓝鲸新闻的独家报道才知道,这“豆包股”现在是按业务投入成本定价,等于给员工开了个“低价入场券”,以后豆包的toB业务、大模型变现好了,这股的价值还能涨,而且覆盖的人比之前每月10万的津贴还多。
这哪是发福利,分明是绑人啊!要知道字节Seed部门(就是搞豆包的团队)之前就给员工发过期权,按月发,最高每月13万,18个月算下来能拿234万。现在再加个“豆包股”,等于给核心人才上了“双保险”——短期有钱拿,长期能分红。
不怪字节这么拼,现在大模型人才简直是“抢破头”。腾讯给顶尖研究者发20万现金+30万算力,阿里给多模态人才开80万年薪,岗位竞争比都1:500了。海外更狠,OpenAI顶尖研究员年薪能超1000万美元,谷歌DeepMind直接开2000万美金包。字节这波“豆包股”,说白了就是跟对手抢人时喊的“杀手锏”:想搞大模型?来我这,你的收入跟豆包的成长绑在一起!
 ![]()
但咱普通人也别光盯着别人的百万期权犯酸。字节砸钱把豆包的生态做起来,恰恰给我们留了3条能上手的赚钱路,比瞎炒概念股靠谱多了:
第一条:蹭“创业者加速计划”,做小而美AI工具
字节旗下火山引擎早就推出了“豆包·语音模型创业者加速计划”,员工少于30人的初创公司,能免费拿3个月价值4.7万的语音大模型资源,包括声音复刻、语音识别这些硬核能力。别觉得“创业”离自己远,现在很多人靠这个做垂直小工具:比如给早教机构做AI故事机语音包,给中小企业做智能客服模板,甚至帮自媒体做个性化配音。中科蓝讯就是靠对接豆包模型,把AI耳机卖爆了,咱普通人做不了硬件,做软件服务照样能赚钱。
 ![]()
第二条:当“AI内容代工”,帮企业搭“豆包顺风车”
现在太多公司想用AI但不会用,这就是机会。宣亚国际、因赛集团这些大厂,都在调用豆包Pro大模型做抖音广告素材、短视频脚本,他们其实很缺能把“豆包能力”转化成“客户需求”的中间人。你可以学两手:用豆包生成产品文案、剪视频脚本,再稍作修改卖给小商家;或者帮企业对接豆包API,比如给本地驾校做“AI报名咨询机器人”,给淘宝店做“智能选品分析”,一单收几千块服务费很常见。抖音上有人靠豆包日更5万条内容接单,虽然夸张,但确实说明这行有市场。
第三条:炒概念股别瞎冲,盯紧“真合作”公司
A股里“豆包概念股”炒得火热,但同花顺都曝光了,超10家公司都辟谣说没合作。真要碰,得找有实锤的:比如蓝色光标和火山引擎深度合作做AI营销,洲明科技的数字人用了豆包的问答能力,海天瑞声一直给字节供AI数据。但记住雪球里说的,这行很多是题材炒作,不少公司没利润还市盈率奇高,千万别追高,小仓位试试水就行,别把家底搭进去。
 ![]()
最后得提醒一句:那些教你“用豆包P余额截图赚钱”的都是骗局,还有乱传“某公司跟豆包合作”的谣言也别信,中兴那事儿不就辟谣了吗。字节砸钱搞豆包,本质是想把AI生态做大,我们普通人的机会不在“抢股权”,而在“借工具”——要么用豆包提升自己的效率,要么帮别人用好豆包赚钱。
毕竟人家拿百万“豆包股”是靠算法和博士学历,咱普通人靠眼力见和执行力,照样能在这波AI浪潮里捞点实在的。你觉得豆包还有啥普通人能抓的机会?评论区聊聊~
商悟社由媒体人张志雪创办,全网百万粉丝,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