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五点,62岁的王阿姨起床给家人热牛奶,随手拿起厨房里漂亮的新马克杯。“听说这种五颜六色的杯子很时髦,网购还打折呢!”王阿姨边说边向杯中倒入沸水。然而没想到,几天后她体检时,血液检查中重金属铅超标,身体还出现轻微头晕、乏力。
医生一问家中用具,顿时警觉:难道是水杯有问题?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习惯,挑选杯子只注重外观,却从没思考过材质安全吗?许多人并不知道,看似无害的“彩釉陶瓷杯、劣质搪瓷杯”。
![]()
当遇到高温后,重金属、塑化剂有可能慢慢渗入水中,常喝相当于慢性‘喝毒’!央视近日调查曝光,不合格的杯子正在许多中国家庭不知不觉中成为潜在健康隐患。你家正在用的杯子,还安全吗?
水杯材质的真相:央视调查揭示健康风险,选错杯子喝水,真的会危害健康吗?权威解读来了。
央视2023年质量报告显示,在我国市场抽检的28类日用陶瓷杯中,近12.5%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主要涉及铅、镉等有害物质。尤其“颜值高”“彩绘丰富”的便宜杯子,往往被检出铅溶出率高达标准上限的2-3倍。
研究指出,将彩釉或含劣质涂层的杯子用来泡热水、盛装茶饮,随着温度升高,重金属离子更易被“激发”出来进入水中。
![]()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某些陶瓷、搪瓷制作过程中,为增艳增色会加入铅、镉等物质。如果釉面、内腔用料不合格或高温烧制不彻底,重金属很容易析出。国际医学资料显示,长期摄入轻微重金属可导致神经、肝肾系统损伤,严重者甚至增加癌变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数据显示,连续30天用重金属超标杯子喝水,体内血铅水平可升高12-16%,对儿童智力及老年人心脑健康影响尤为明显。
坚持使用“问题杯”,一个月后,身体可能会有哪些健康变化?尤其第三点很多人都容易忽视,
重金属超标:慢性中毒风险显著
长期用廉价涂层杯子喝水,轻则头晕、乏力、消化不良;重则可能引发贫血、记忆力下降,甚至影响肝肾功能。《中华内科杂志》分析139例重金属慢性摄入病例,其中超六成由日用器皿渗出所致。
![]()
激素紊乱与免疫力下降
某些劣质塑料杯或搪瓷杯在遇热后,会释放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这种物质会扰乱内分泌,影响免疫功能。尤其对于孕妇、青少年、老年人危害更大。最新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塑料杯泡开的水可使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8-12%,易生病感冒。
肠胃道损伤与癌症风险
重金属累积可刺激胃肠道,使慢性胃炎发病率升高,胃痛、消化困扰明显。《中国癌症杂志》也曾提示,长期摄入铅、镉等毒素将显著提升消化道肿瘤发生率。
别以为只有工业用杯才有问题,一些低价“福利杯”,赠品杯甚至宣传礼品,本质都存在极大隐患,尤其是“内壁花纹、釉面涂层反光、气味刺鼻”这三类,风险更高。
很多人喝水、喝茶、喝咖啡都喜欢用“好看”的杯子,但医学专家提醒,真正健康、适宜日常饮水的水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
材质安全有保障,“三类选,三类避”
优先选择:高硼硅玻璃杯、合格不锈钢杯、无铅陶瓷杯。这三种材质高温稳定,几乎不会溶出有害成分
避免:彩釉陶瓷杯(内壁上色)、廉价搪瓷杯、回收塑料水杯。央视检测发现,回收塑料杯中塑化剂超标率高达15%
看认证、看厂家、看价格
杯底包装应有QS或生产许可标记杯底包装应有QS或生产许可标记正规品牌更安全,尽量选择信誉好,有认证的厂商,不贪图便宜正规品牌更安全,尽量选择信誉好有认证的厂商,不贪图便宜。
价格过低、来历不明、味道刺鼻、宣传“抑菌神杯”往往质量堪忧价格过低、来历不明、味道刺鼻、宣传“抑菌神杯”往往质量堪忧。
![]()
用法也要讲究,别用高温冲劣质杯,如果确实想用图案杯做装饰,只作冷水/常温使用,绝不泡热茶或装酸饮,杯身出现裂纹、涂层脱落、气味异样时请立即丢掉杯身出现裂纹、涂层脱落、气味异样时请立即丢掉
正如央视专家所说:“水杯选对,喝水才健康。别把杯子的危险被美色和低价所蒙蔽,健康没有回头路。”健康,其实就藏在每天的生活细节里。选择靠谱材质的杯子,从源头远离重金属和有害物,守护家人的身体安全,现在开始还不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