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尽管引发过敏的病原体(如霉菌孢子、尘螨、花粉等)在结构和来源上差异巨大,但它们却都能激活相似的免疫机制——即所谓的2型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辅助T细胞2型(Th2)活化、IgE升高为特征,长期以来科学家困惑于:为何结构迥异的过敏原会引发如此相似的免疫应答?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科学家联合研究,以常见的霉菌过敏原Alternaria alternata为模型,系统解析了其诱发2型免疫反应的核心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膜孔形成蛋白”(P ore forming protein) 是关键, 是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常见刺激因子之一,并揭示了其免疫激活机制。相关研究发表著名的CNS期刊Nature。
![]()
研究者通过六步生化分离,鉴定出Aeg-S (16.5 kDa) 和Aeg-L (55 kDa 是其核心免疫刺激成分。这两个蛋白 共同形成一种跨膜孔道复合物,能在气道上皮细胞膜上穿孔。通过冷冻电镜(cryo-EM)技术,研究人员首次解析了该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发现其由18个Aeg-L和36个Aeg-S亚基组成,形成一个直径约9纳米的巨大孔道。 它们的协同穿孔作用可作为有效的II型免疫佐剂,支持抗原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2(Th2)和免疫球蛋白E(IgE)反应。缺乏成孔活性的基因工程改造的链格孢菌(A. alternata)菌株不会在小鼠中诱发过敏反应。此外,来自不同物种的成孔蛋白,尽管结构和膜靶点存在差异,但足以触发呼吸道过敏。
![]()
图:Aeg-S与Aeg-L形成跨膜孔道的冷冻电镜结构图
在小鼠模型中,单独给予Aeg-S或Aeg-L均无法诱导过敏反应,但两者联合使用则能显著诱导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Th2细胞扩增和IgE升高,成功模拟了A. alternata引发的过敏性气道炎症。有意思的是来自不同物种(如海葵、蘑菇、线虫等)的多种穿孔蛋白毒素(PFTs),尽管结构和靶点不同,也都能在小鼠中诱导类似的过敏反应。这表明,细胞膜穿孔本身可能是多种过敏原触发2型免疫反应的“共同信号”。
![]()
图:Aeg-S与Aeg-L诱导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实验结果
气道上皮细胞的穿孔通过两种机制启动过敏反应:一种机制触发IL-33释放,另一种机制涉及Ca²⁺内流,从而激活MAPK信号通路和II型炎症基因表达。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II型免疫反应如何检测由结构多样的刺激引起的常见扰动。靶向上皮穿孔的下游信号通路可能为治疗呼吸道过敏开辟新的途径。
总之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细胞膜穿孔作为2型免疫反应的通用感知机制,为理解过敏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未来可通过阻断穿孔蛋白活性、干预钙信号或MAPK通路,开发针对呼吸道过敏疾病的广谱治疗策略。
附文献全文下载链接:
百度网盘
https://pan.baidu.com/s/1hodxYJGdftby2Cf42GMmlw?pwd=beqg
提取码: beqg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