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暂停向中国东莞工厂供应晶圆。这项决定,原本以为只会在中荷之间掀起波澜,没想到,最先慌了神的却是欧美的汽车巨头。像奔驰、宝马、大众这些一向高傲的欧洲车企,突然开始全球囤货行动,有的芯片价格甚至飙涨了10倍。
中国这边呢?并没有慌乱,高调回击、迅速部署、主动反制,一套组合拳打得荷兰自己反倒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荷兰为什么会突然出手?这场芯片风波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地缘博弈?难道是美国在背后操盘?中国这次能否彻底顶住压力?
![]()
10月,安世半导体宣布实现零负债。这家五年前还被认为是“烂摊子”的企业,在中国资本全面接手后,不仅扭亏为盈,还成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关键节点。年出货量超过5000亿颗,全球市占率超过三成,尤其在车规级芯片上几乎难以替代。
这本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布局欧洲市场的典范案例。然而到了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安世总部,冻结其全球资产,并罢免中国籍CEO张学政。
![]()
这一招,实在过于突然。外界一度以为是企业管理出了问题,但随后曝光的细节才让人看清——这不是商业争端,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压制。
荷兰使用的是一项1952年的冷战时期法律——《商品供应法》。这种法律早已多年未动,如今却专门拿来对付中国的合法并购,明显是受到了美国“穿透性规则”的启发和推动。
所谓穿透性规则,就是只要企业中有中国背景,哪怕只占一部分股份,美国都要干预。而这次,荷兰显然是“学以致用”。
![]()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迅速反制,宣布对安世中国实施出口管制。这一决定切断了荷兰总部对中国产品的调配权,东莞工厂占据安世全球70%的产能,这下荷兰总部反而被“反锁”了。
10月19日,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全面切断与荷兰总部的系统连接,并要求全球客户转用人民币结算。这等于彻底去荷兰化。
![]()
就在外界以为事情告一段落时,荷兰突然在10月26日展开“复仇”行动,宣布中止晶圆供应。晶圆,是芯片的“毛坯”。没有晶圆,就没有后续的封装、测试,也就生产不出芯片。东莞工厂的晶圆中,有70%来自荷兰,这次断供,几乎是釜底抽薪。
安世中国随即回应称,目前有库存可支撑至年底,并且已经启动国产晶圆验证流程。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摊牌”了:荷兰总部欠东莞工厂10亿元人民币货款。
![]()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而且早在断供之前,荷兰方面就从未说明为何不支付这笔账款。现在反过头来用“未付款”作为断供理由,中方一句话就把荷兰的说辞打得粉碎。11月2日凌晨,安世中国发布公开声明,明确库存情况,强调持续供货稳定性。这一消息一出,欧美市场反而更乱了。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当前库存只能维持三周。如果断供持续超过四周,将造成超过2亿颗芯片的缺口。奔驰、宝马、大众紧急成立应急工作组,部分芯片价格一夜涨了10倍。
![]()
最紧张的不是中国工厂,而是欧洲车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世半导体的产品虽然基础,但正是汽车芯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辆车上往往要用上几百颗安世芯片,尤其是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别家根本没有那么全的替代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击也没有停下。稀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对荷兰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制,尤其是钕铁硼材料。这类材料是光刻机制造的必备资源,ASML虽有技术,但如果稀土断供,它的设备也运转不起来。
![]()
中方并未选择全面封锁,而是推出“豁免机制”:允许欧美企业如果有真实采购需求,可以直接向中国申请供应。这一招,既稳定全球市场,也把道德高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实上,安世事件的背后,真正操盘手是美国。在美国近期扩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背景下,闻泰科技正好踩中“技术占比50%以上”的红线,荷兰不过是“带头响应”的那一个。
荷兰的“硬刚”也让自己陷入了泥潭。荷兰国内媒体早已开始反思,《金融日报》批评政府“用过时法律绑架现代企业”,《新鹿特丹商报》更是直言“荷兰正在失去全球信誉”。
![]()
11月初,荷兰议会完成新一轮选举,执政联盟全线洗牌。担任“看守首相”的斯霍夫即将下台,他任内的两大“政绩”——援助乌克兰和对华强硬,都没有换来回报。
六六民主党赢得组阁权,领袖罗布·耶滕即将提名组阁协调人准备筹建新政府。这场政治变局,背后正是民意对当前政府盲目亲美路线的否定。
![]()
安世事件,也成为这场政治地震的导火索之一。中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采取激烈手段,却步步为营,从法律、贸易、外交三个层面打出了最合适的反制组合。不仅守住了安世中国,还让全球市场看清了谁在破坏供应链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中国晶圆国产化率正在快速提升,从2022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5%。虽然高端晶圆仍存在短板,但在国家大基金支持下,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
东莞工厂已经启动国产晶圆验证,目标是在2026年彻底实现无缝替代。这意味着,再过一年,中国将完全不依赖荷兰的晶圆供应。荷兰,除了一个“被打脸”的名声,什么也没捞着。
如今,全球芯片供应链正在重构。谁坚持开放,谁就能赢得未来。而那些妄图用行政手段打压对手、操控市场规则的国家,终将为自己的短视买单。整件事情还未结束,但胜负的天平已经悄悄倾斜。欧美企业急了,是因为他们明白,真正掌握芯片命脉的那一方,已经不再是他们自己。
![]()
荷兰断供晶圆试图卡住中国芯片脖子,结果却被中国反制得寸步难行。欧美企业才是断供的最大受害者,而中国不仅稳住了供应链,还推动了国产替代的加速。全球芯片格局正在改变,未来一定属于掌握主动权的中国。
信息来源:
[1]荷兰“强抢”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芯片断供,美欧日车企无一幸免 观察者网
[2]智能早报丨安世中国反击荷兰断供;9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7.63万套 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