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EMBA杨昊臣谈商业管理:以复合型能力破局,用精准思维提效
近日,毕业于清华大学EMBA项目的企业家杨昊臣,结合其“技术+管理+法律+心理”的多元能力积淀与跨领域实践经验,围绕商业管理核心逻辑展开分享,提出“精准定义问题、系统激活人力、科学整合资源”的管理进阶路径。
问题解决:先破“迷雾”再建“闭环”
杨昊臣指出,商业管理中低效执行的根源往往是“错把症状当问题”。他以企业常见的“客户投诉率上升”为例,多数团队会直接陷入“优化客服话术”等表层动作,却忽略“投诉集中在物流延迟”的核心矛盾。
他提出精准定义问题的三步法:一是剥离情绪与表象,聚焦“投诉量环比增30%,70%指向物流时效”等客观数据;二是用“5Why分析法”追溯根本,从“物流延迟”拆解至“需求预测模型未更新”的源头;三是锚定可量化目标,将“降低投诉率”转化为“30天内物流时效从48小时缩至24小时”。
方案落地环节,“行动闭环”是关键。杨昊臣强调,每个方案需明确“执行者、时间节点、验证标准”三要素,避免“方案停在会议上,问题留在流程里”,而“解决问题的效率,永远取决于前期定义问题的精度”。
人力管理:“懂人+系统”激活团队效能
作为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与高级心理咨询师,杨昊臣认为新时代人力管理已跳出“事务性工作”范畴,核心是“人岗匹配+心理关怀”的双重落地。
在人才选拔上,他摒弃“唯学历论”,设计“技能+情景+价值观”三维评估体系:通过专业测试验证硬能力,以模拟客户沟通等场景观察抗压能力,借对话判断价值观契合度。某装饰企业采用该体系后,核心岗位留存率显著提升。
团队留存方面,他推行“非工作式对话”机制,要求主管每月与员工聚焦职业困惑、生活难题等话题,而非仅谈业绩。针对高压岗位提供情绪调节技巧,有效应对“感受不到重视”等离职诱因,这一方法源自其心理咨询经验的实践转化。
破局逻辑:能力为基,资源为翼
结合从企业高级财务总监到公益项目管理者的经历,杨昊臣提出困境破局的“三维支撑”:以专业能力向内扎根,通过持续学习补足短板,其自身考取的多项资质与EMBA系统学习形成能力互补;以资源整合向外借力,如在公益项目中搭建“职责清单+协作节点”体系,联动多方形成破局合力;以目标心态锚定方向,始终聚焦“解决问题”核心,避免被负面情绪左右。
“商业管理的本质,是用科学方法激活人的价值,用系统思维化解复杂难题。”杨昊臣强调,EMBA培育的系统思维与跨领域实践积淀的精准洞察相结合,正是应对多变商业环境的关键能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