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滨初中的校园里,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却目光坚定;总有一份坚守,默默无闻却掷地有声。她,就是朱合玲——一位用文字书写教育温度、用镜头记录校园光影的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朱合玲始终将“传播好声音、网聚正能量”作为自己的使命。她不仅是学校宣传办的骨干教师,还身兼陕西省教育宣传通联总站通联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2023年8月,她从紫阳中学初中部调入汉滨初中,从此便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校宣传平台的创建与运营中。
![]()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这些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新媒体工具,在她手中却成为传递教育理念、凝聚师生情感的重要桥梁。她一手创建了汉滨初中视频号,并独立承担起策划、拍摄、剪辑、编辑等一系列繁重工作。在同事眼中,她“天赋异禀又善于学习”——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她,仅凭自学便迅速掌握了摄像与剪辑技术,成为学校宣传阵地上不可或缺的“技术能手”。
“她有着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这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多少个深夜,当校园归于宁静时,宣传办的灯光依然亮着;多少个周末,当别人享受闲暇时,她仍在为一个个宣传视频精心打磨。毕业季的送考视频,她要捕捉师生间最难舍的瞬间;春节前的拜年视频,她要协调十几个教研组、数百名教师,将祝福凝练成最温暖的画面。她常说:“宣传工作是学校的窗口,绝不能将就。”
2024年,为了制作学校年度总结视频和体育获奖专题片,她带领助手李媛老师,从数百个素材片段中反复筛选、精心剪辑,常常工作到凌晨。正是这份对完美的执着,让汉滨初中的每一个宣传作品都饱含情感、打动人心。
作为小记者社团的指导老师,她将满腔热情倾注于培养小记者上。她与陈静华老师默契配合,带领小记者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市图书馆学习采访礼仪,在藏一角博物馆感受历史厚重,在泸康酒业了解传统工艺……两年来,六百余名小记者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成长,多位同学在安康日报、冰心散文征文大赛中荣获全国及省市级奖项。
“朱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合作者。”与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她那干练灵活的个性、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构成了她人生最靓丽的底色。”
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朱合玲从未停止过自我提升。她坚持每日读书写作,将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化作清新脱俗的散文。《巷子拐角的书店》等作品陆续发表在《安康日报》《汉江文艺》等报刊,个人公众号“指间温暖”和“秦巴散文”平台更是她文学创作的园地。她说:“写作让我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对教育的热忱。”
除了文学创作,她在新闻宣传领域也同样硕果累累。《汉滨初中:趣味体育乐翻天 阳光运动伴成长》等百余篇稿件被省市级媒体及“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她运营的学校视频号在两年间发布近百条视频,《拾金不昧好少年》《防溺水宣传片》等作品点击量破万,被多家媒体转载,让正能量通过小小的屏幕传递到千家万户。
她默默耕耘在宣传和教育领域,曾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微课一等奖”“陕西省冰心文学大赛一等奖”“陕西省冰心文学大赛指导老师金奖”
“陕西省微课大赛一等奖”“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培优秀学员”“安康市书香家庭”“安康市教育宣传优秀通讯员”“安康市校园好网民”“汉滨初中先进管理工作者”“汉滨初中家长学校首批指导专家”等称号,论文曾获得全国一等奖。多重身份与荣誉的背后,是她对宣传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与坚守,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的责任与担当。
从青涩到成熟,从教师到作家,从传统教学到新媒体传播,朱合玲用二十年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不负初心”。她以笔为舟,载着教育的理想横渡时光;她以网为桥,连着学校与社会传播希望。在平凡岗位上,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也为汉滨初中这片教育热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陈静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