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夜览·享读|梧桐掩映的徐汇里弄,藏着新四军“地下交通线”的起点

0
分享至



编者按: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徐汇区融媒体中心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推出《梧桐树下的抗战记忆》专题,以文物建筑为时空坐标,追溯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展示徐汇红色文化底蕴。

四普文物点位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位于嘉善路140弄15号,建于1928年。该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里弄式住宅,平面曲尺式布置,灰砖清水山墙砌红砖带饰,双坡红瓦屋面开老虎窗。作为上海近现代重要机构旧址,该建筑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1991年6月,被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皖南事变”爆发后,为便于从上海输送人员和物资到根据地,1941年3月,新四军在上海秘密建立办事处,称“新办”。杨斌任办事处主任,冯铭铨任副主任,成员先后有荣健生、张达平、徐盼秋、王建中、鲁平、罗扬、李子明、蔡平等30多人。“新办”机关前期设于上海巨籁达路(今巨鹿路)251号张达平租用的亭子间,后迁至上海甘世东路兴顺里15号(今嘉善路140弄15号)二楼李子明家中。另外,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龙门戏院隔壁、吕班路(今重庆南路)震旦大学附近开了烟杂店作为联络点,为了方便向根据地运送物资还办了一个报关行。



杨斌(1912—1948),原名谢远源,湖北石首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在任期间,杨斌制定秘密工作纪律并带头严格执行,缜密选择护送路线和安排政治交通员,多次机智摆脱特务追踪。1947年5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杨斌不幸在上海被捕,并于次日被解往南京进行关押。1948年4月杨斌在南京牺牲。

在党组织帮助下,“新办”开辟了从上海至根据地的两条地下秘密交通线,东线经南通任家港、天生港、海门青龙港等港口进入苏中四分区西线经如皋张黄港、靖江新港到达苏中三分区。这两条地下秘密交通线,就像两条输血线,源源不断地为新四军的重建送去新鲜血液。许多由“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军政干部都是通过这两条线路,返回敌后抗日根据地,参与重建新四军,如曾山、李一氓、薛暮桥等。还有各根据地路过上海的领导人的掩护,从根据地来沪治病同志的掩护联系,以及根据地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和进步书籍、报刊、地图、密信密件等也是由这里安排,被安全护送到根据地。


据1941年7月至10月间在办事处担任政治交通员的沈诒回忆:“当时政治交通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护送去新四军根据地的各类人员,传递密信、密件及部分药品器械等。这些密件,大部分是进根据地人员的简历和情况介绍,还有一部分是特别重要的机密信件,密信都用极薄的纸,书写很小的字,折成蚕豆大小的形状,缝在衣服的贴边里,或者密写在牛皮纸上,作为物品包装纸秘密传递,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鉴于原定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于1942年12月撤销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先后撤退至根据地。“新办”成立期间,陆续安全护送了近1700人,为发展、壮大新四军和华中华东抗日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稿:徐汇文旅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关注徐汇,感知徐汇,徐汇因你而精彩。
48208文章数 129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