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AI 识别植物毁了我的乐趣,但 AI 识鸟却帮我发展了新爱好。其实造成这区别的,除了两件事我所处的阶段不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最有乐趣的部分是否被 AI 接手了。
对于识别植物来说,看到漂亮花儿拍张照很便捷,赏花也不可能干盯着十分钟,真正有意思的部分在于网络搜索、比对、推理、确认。
而观鸟可不一样,鸟儿会动。看着一排黑脸琵鹭把喙埋在水里,一边晃着脑袋找鱼一边往前走,可有趣啦;白鹭、苍鹭费老鼻子劲儿和大鱼搏斗,最后吞鱼把自己的脖子撑得直挺挺的,也很好玩。相比较而言,识别是哪种鸟就只是观鸟活动的小小一环了。
麻烦外包给 AI,最有乐趣的部分还留给自己,这样的人机协作,再好不过。
想起 2022 年秋天我就给喜欢二次元的女儿展示 Midjourney 画图了。当时我还有些担心,怕 AI 夺走她绘画的乐趣;同时也有些期待,想知道喜欢在网上卖画作的小丫头会不会开始卖 AI 画的图。
但她的反应挺出乎我意料。一方面,她说她为网上那些把 AI 绘图称作尸块拼贴的人感到悲哀,说“卢德分子挡不住技术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她却依旧笃悠悠拿着 Pencil 在 iPad 上画画,不管 AI 生图进步多大她也不尝试,即便她已经在和 AI 讨论绘画灵感、寻求色彩搭配建议。
后来我看到她的文章,写自己“喜欢画画,时常将情绪和想法表现在画中”,我才意识到一笔一笔自己画图,对她来说是情绪的释放。她享受的是这个过程,效率或质量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读到她文章的瞬间,我觉得女儿给我上了一课。
我还想起 2023 年初 ChatGPT 刚出来不久,出现了很多"速读"技巧或产品:一篇文章扔给 AI,立刻能得到观点总结。看了总结就算看过了文章,省下了大量时间。但粗浅尝试后我发现对这样的产品真爱不起来:不只是观点总结提炼不准,更重要的是我阅读时关注的不只是结论,而是阅读过程中自己被激发的思考。进一步,联想到阅读小说——无论 AI 技术如何发展,我相信我只会和 AI 乔伊斯探讨他的作品,而不会让 AI 代替我阅读。
最有乐趣的体验,绝不外包给 AI。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