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年31岁的前英国白金汉宫守卫士兵乔丹·查德威克,没有在乌克兰前线的战火中倒下,却被人反绑双手后投入水库,而涉嫌作案的竟是与他同吃同住、并肩作战的战友。
![]()
2
这起发生于2023年的命案,只是英国赴乌克兰参战人员伤亡名单中的一个缩影。根据多方信息交叉核实,已有不少于20名来自英国的志愿者在乌境内丧生。
3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前往乌克兰参与各类军事行动的总人数估计仅约百人左右,这意味着伤亡比例已接近五分之一,如此惊人的数字不禁引发外界质疑:北约是否仍有底气继续鼓动更多平民投身这场高危冲突?
![]()
4
2023年6月某日,在乌克兰东部城市克拉马托尔斯克郊区的一处水库岸边,当地居民发现了乔丹的尸体。其双手被塑料扎带紧紧捆缚于背后,身体姿态异常僵硬,种种迹象强烈指向一起蓄意谋杀事件。
5
这位曾头戴标志性熊皮帽、身穿苏格兰传统制服、在伦敦白金汉宫门前执行仪仗任务的老兵,本应是训练有素的精锐战士,最终却以这般屈辱且悲惨的方式结束生命。
6
噩耗传至英国兰开夏郡伯恩利小镇,54岁的母亲布伦达·查德威克的世界瞬间崩塌。她从未预料到,儿子奔赴战场所面对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敌方炮火,而是来自所谓的“战友”之手。
![]()
7
乔丹的死亡绝非偶然事故,而是国际志愿军团内部管理混乱与纪律溃败的集中体现。时间回溯至2022年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呼吁组建国际军团,向全球招募志愿参战者。
8
怀着理想主义信念,乔丹于2022年底正式加入该组织,被分配至代号为50/50突击队的高风险作战单位,长期活跃于东线最激烈的交火区域。
9
为缓解持续高压带来的心理负担,小队成员曾在营地内饮酒放松。酒精作用下,乔丹与一名同伴爆发激烈争执,据乌克兰警方后续取得的笔录显示,情绪激动的乔丹一度拔出随身枪械,随即遭多名队员合力制服。
![]()
10
出于防止进一步冲突的目的,众人使用战场上常见的塑料束带将其双手反绑,此时事态尚处于可控状态。然而,当名为哈格斯的英国籍指挥官提出带乔丹外出“冷静一下”,并独自驾车将其带离基地后,局势迅速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11
不到两天时间,乔丹的遗体便出现在数公里外的水库中,死状令人震惊。
12
乌克兰执法部门迅速对整支小队展开调查,传唤所有相关人员配合问询,但最终竟未对任何人提起刑事指控。作为核心嫌疑人的哈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自己曾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却坚称已被官方排除嫌疑。
![]()
13
面对记者追问乔丹如何落水,他始终保持沉默,同时否认自己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言语之间充满回避与矛盾。
14
更令人困惑的是,英国原计划召开的验尸官听证程序一再延期,至今仍无明确进展。部分知情战友因担忧报复而不敢完整陈述事实,关键证据和证词在战争迷雾中逐渐湮没。
15
两年多来承受巨大痛苦的母亲布伦达终于打破沉默,她的诉求朴素却沉重:既然你们绑住了他,就必须对他的人身安全负责。一个被反绑双手的人,怎么会自己进入水中?我只想要一个真相。
![]()
16
这位母亲的控诉,撕开了国际军团所谓“团结抗敌”的虚假表象。事实上,类似悲剧早已屡见不鲜。除乔丹之外,至少还有20名英国籍志愿者在乌克兰丧生,而国际军团内部因酗酒、权力斗争或私人恩怨导致的暴力事件甚至致命冲突,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17
俄罗斯国防部曾多次指出,俄军当前面对的不仅是乌克兰正规军,还包括来自超过70个国家的外籍战斗人员,这些人的行为完全脱离有效监管,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
18
这种失控局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北约成员国的默许乃至纵容。尽管北约官方声称不直接介入战事,但实际上通过提供战术培训、武器装备支持以及情报共享等方式,持续为国际军团输送资源。
19
更有甚者,部分北约国家对本国公民赴乌参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禁止,实质上将这些志愿者视为代理人战争中的可消耗力量。
20
俄联邦副外长曾明确警告,美国雇佣兵参与针对俄罗斯领土的袭击行为属于严重挑衅,不可接受。而英国作为北约关键成员,对公民参战一事始终态度模糊,缺乏清晰政策指引。
![]()
21
当这些“棋子”失去战略价值,或在内部争斗中被清除时,他们便成了无人追责的牺牲品。此类事件也恰好印证了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长期立场。
22
中方反复强调,外国雇佣兵的广泛介入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推动战争升级。英国志愿者高达五分之一的伤亡率,以及国际军团内部频繁发生的暴力事件,暴露出战区法治体系的全面瓦解。
23
若此类失序状态持续蔓延,可能引发全球能源供应波动、粮食供应链中断等连锁反应。作为全球主要能源进口国之一,中国将直接面临外部成本剧烈震荡的风险。
![]()
24
更重要的是,北约对于雇佣兵伤亡的冷漠态度,正在不断侵蚀其自身的道义信誉。英国志愿者近1/5的死亡比例,背后正是北约“煽风点火却不承担责任”的现实逻辑。
25
一方面企图借第三方之力削弱俄罗斯,另一方面又极力避免因本国公民阵亡引发国内舆论反弹,这种推卸责任式的间接参战模式,已激起多国民众反感。
26
一些北约成员国的民众开始质问:为何要让我们的年轻人远赴异国送命?他们究竟为何而战?
27
布伦达至今仍在等待司法回应,她的遭遇并非孤例。在乌克兰广袤的战场上,还有无数家庭正经历着同样的煎熬——亲人死于战友之手,申诉无门,正义难求。
28
随着国际社会对和平呼声日益增强,对比北约持续拱火的行为,中国始终坚持不向冲突方出售武器,不鼓励也不纵容本国公民参与境外武装行动。
29
通过保持中立立场与实际行动,中国致力于为缓和局势创造有利条件,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30
这种理性、克制与非干涉原则,恰恰是破解当前雇佣军乱象的关键所在。英国赴乌志愿者的伤亡数据仍在不断刷新,国际军团的纪律危机亦未见缓解。
31
北约或许仍能通过宣传手段吸引更多人奔赴乌克兰,但当1/5的死亡率与水库沉尸案同时摆在世人面前时,其所谓“正义使命”的光环已然破碎。
32
当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自己不过是被利用的“冤大头”,当和平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北约主导的这场战争游戏终将失去民意基础,难以为继。
33
而布伦达苦苦追寻的真相,或许不仅关乎一位母亲对儿子死因的追问,更牵动着整个世界对战争本质、人性底线与和平价值的深刻反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