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式酒家向食客收取茶芥、小费等费用早已是常见现象。
日前,一名小某书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在中环某烧鸭酒家的消费经历,文中重点批评该餐厅存在大量 “隐形服务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事情源于一名网民在内地社交平台小某书上,分享了自己在中环一家以烧鸭闻名的酒家的用餐经历。她指出,该餐厅以不透明的方式收取小食费、茶位费及服务费,还直言香港餐饮业的这类 “潜规则” 让人防不胜防。
当事人指她刚进店入座,每桌就自动摆放了两碟小食,分别是开胃小食 “鱼皮花生” 和 “XO 酱”,每碟收费 28 港元,但餐厅并未明确告知顾客这些需要额外付费。“这是香港潜规则,不会跟你说是收费的,更不会告诉你多少钱一份。”
![]()
她还补充,按常理酱料通常可免费续加一次,可当她要求续添 “XO 酱” 时,餐厅不仅再次收费,而且续上的份量极少,她形容 “连碟子底都盖不住”。
当事人仔细计算了费用:两碟酱料、一碟开胃小食,再加上两人的茶位费,合计 160 港元;此外,这顿饭还要额外支付 10% 的服务费,金额为 62 港元。这两部分 “隐形费用” 加起来共 222 港元,约占当日菜品消费 500 港元的一半。
![]()
对此,当事人满是无奈地质疑:“有人说这就是香港的隐形小费。好,就算你自诩是西方社会要收小费,但你在小费基础上再额外加 10% 服务费,这是什么操作?” 她还在文中揶揄,所谓的 “服务费”,本质上就是让顾客对店家的服务 “表示感谢”,显得格外讽刺。
最后,当事人特意给来港游客提了醒:“奉劝来港游客千万慎入这种老店,越老的店‘水’越深。桌上的小菜其实是可以拒绝的,如果遇到强制消费的情况,一定要维权到底,千万别手软!”
![]()
一部分网友认为,事主遇到的收费模式并非个例。他们表示“这些收费都是例牌操作”,不少老牌酒楼和餐厅都有类似做法,甚至在广州、深圳等地,也有收取 “茶位费” 的传统,觉得这种情况无需过度较真。
还有网友提出“账单会列出所有收费项目,一目了然,谈不上不透明”,站在餐厅收费惯例的角度进行辩解。
![]()
另一部分网友则明确质疑香港餐饮业的收费透明度。有人强调“我可以选择不吃,但你不能不提前说明”,认为餐厅有义务在消费前告知额外收费项目;
还有人感叹 “最奇怪的是他们从不反省,大家都是中国人,深圳那边提了意见会马上改,可香港这问题多少人说过,就是不改,实在匪夷所思”,直指行业应对反馈的态度问题。
![]()
也有网友结合现实消费调侃,“香港高级餐厅确实消费不起,我还是吃双餸饭更实在”,侧面表达对这类收费的不认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