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这养老金到账啦?”退休后的第一个清晨,李女士(化名)盯着手机银行的到账提醒,心里踏实又好奇——自己31年3个月的职场路,个人账户存了近11.35万,50岁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今天咱就跟着她的养老金核定单,把“养老钱”拆个明白。
一、基本信息:31年职场路,养老“底色”扎实
李女士1975年10月出生,1994年8月踏入工作岗位,到2025年10月满50周岁办理退休。累计缴费年限31年3个月(约31.25年),属于“正常退休”,待遇从2025年11月起发放。她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有113499.13元,这些钱是工作后每月从工资扣缴、单位配套缴纳,再加上利息滚存下来的养老“储备金”。
二、养老金咋算?三部分“拼”出养老钱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组成,每部分逻辑不同,咱逐个拆解:
 ![]()
1. 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个人指数”的平衡术
公式:基础养老金 = 计发基数 ×(1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计发基数:江苏南京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785元;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个人缴费基数与社平工资的比值均值,李女士为0.6671;
累计缴费年限:实际缴费+视同缴费年限(李女士31年3个月,即31.25年)。
代入计算:8785 ×(1 + 0.6671)÷ 2 × 31.25 × 1%
= 2288.36(元)
2.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储蓄”的返还逻辑 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李女士累计存了113499.13元; 计发月数:50岁退休对应195个月 代入计算:113499.13 ÷ 195 =582.05(元) 3. 过渡性养老金:“历史贡献”的补偿项 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参与计算的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过渡系数各地不同,南京1.3%,此处为社保核定值) 参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缴费年限:针对“视同缴费年限”或制度转轨期缴费(李女士为1年5个月,约1.4167年)
代入后:8785 × 0.6671 × 1.4167 × 1.3% ≈ 98.76元
三、养老金合计:31年工龄换来近2969元/月
三部分相加:
2288.36(基础) + 582.05(个人账户) + 98.76(过渡性) = 2969.17 (元)
看着核定单,李女士笑着说:“31年上班,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见证。基础养老金托了社平水平的底,个人账户是自己攒的‘养老本’,过渡性养老金还补了历史贡献,心里特踏实!”
小结:养老规划,“当下”是最好的起点 李女士的养老金账单,藏着两个关键: 一是时间的力量(31年工龄积累), 二是缴费的坚持(个人账户近11万是每月点滴积累)。对在职朋友,社保别断缴、尽量选高基数,就是给未来“加码”;对快退休的朋友,提前了解计算逻辑,也能更安心开启新阶段~
你的养老金里有哪部分?欢迎留言聊聊“养老规划”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