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像蜂鸟,振动翅膀,悬在空中
 ![]()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朝“外卖小哥”,正端着温盘挎着食盒去送餐。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朝已有成熟的外卖体系,甚至有外卖专营店,送餐有“温盘”,保温并避免串味,西湖上有“外卖船”,年夜饭也有外卖。
“大早上通知就收到这些好消息。”一位北京外卖骑手发了一条朋友圈。
 ![]()
他说的是,在10月的最后一天,美团APP里给他们发来了《养老保险指南》,据此,美团将为所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提供50%的补贴,自2025年11月起,覆盖全国全类型骑手。此刻,这位骑手的APP“系统通知”页的顶部,已显示“当前保险生效中”。
![]()
我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数字:根据《美团骑手年度职业报告(2024-2025)》,美团年活跃骑手数量有745万人。
根据常用的官方数据,全国范围“外卖骑手”群体人数超过1000万人。而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约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些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的人,已超过8400万人,而且还多是35岁以下。
与此同时,对这一人群的社会保障,则是“旧制度载不动新关系”,空白地带。
今年3月,大家开始讨论外卖骑手社保问题,现在,美团交卷了。
我搜了一下其他平台:“饿了么”在8月宣布,年底将覆盖全国直营城市,我还不了解饿了么直营城市和非直营城市的比例;京东在8月宣布,“为15万全职骑手缴纳社保”,那占多数的“非全职”呢?我还没有看到消息。
目前看来,美团的方案,覆盖面最广。具体操作是:按参保地养老保险基数下限×20%×50%。比如,南京骑手可以领取补贴为每月495.2元。相应的,骑手自己也要支付495.2元到南京的社保资金池。以下是骑手在手机上接到的《指南》截图:
 ![]()
总的来说,美团是基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的标准给骑手补贴。骑手自行完成社保缴纳,无需申请补贴资格,次月一半补贴直接打到银行卡,对多数骑手而言,相当于一年多了6000元。
当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4亿,这占到劳动年龄人口28%了,一些地方,比如广西,甚至达到48%。这个群体大多自行缴纳城乡居民保险,想换成保障水平更高的城镇居民保险,并且希望个人缴费比例低一点。
他们要不要交,怎么交?美团方案在多大程度上有参考价值?
2025年3月,BBC写了一篇报道《给千万中国外卖骑手上社保,为什么这么难?》。确实有诸多难点,老外看着都着急。
去年,2024年3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出面,就此组织讨论会。结果,“我对这个社保实在没什么兴趣。”一位外卖骑手在会上说,每月要支出700元,“这700块不如寄回老家,给我女儿买些玩具”。
给孩子买玩具当然是托词,今天的经济形势下,一个农村家庭不可能每个月花700元给孩子玩具。真正的原因是,这笔钱对于骑手来说太多了,而骑手这个群体,具有一个核心特性:过渡劳动。
从美团官网的数据看,接单天数超过260天的“高频骑手”占比只有11%,接单天数不到30天的“业余”骑手则高达48%。
许多人当骑手目的很简单:赚点快钱,填补家用。容易注册,容易上手,时间自由,骑手的工作很适合做一个“中转站”。许多人没把骑手看成是长久的工作。
创业失败的青年、为孩子攒钱的中年、想赚外快的妈妈、农民工、体验生活的闯关游戏玩家……形形色色。他们中的多数,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等钱急用。
北大学国发院调研显示,约四成骑手愿意支出月收入5%以下的比例缴纳社保,按照骑手月均收入6803元测算约为340元。另据行业研究显示,72.3%的外卖骑手“只愿意缴纳500元以下金额”。
《2024中国蓝领群体就业调研报告》显示,月嫂、货车司机、外卖员月收入水平位列蓝领群体前三,月收入均突破7000元。外卖骑手的收入并不低, 但大多将其视作兜底的过渡性职业,对现金流要求较高。 有一个站点的骑手招工广告是这样写的,说尽了骑手的尴尬:
你的困扰:
房贷车贷和外债
你干与不干,账都在,加入我们,收入高还得快
上有老下有小
睁眼闭眼都要钱,更是不敢闲
在家赚不到钱
外地本地月亮是一样的圆
送餐在外太危险
保险护你周全
工作不体面
脸面与金钱你自己选
漂泊在外回家不便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平台乱扣钱
不要相信外界的传言说差评扣除成百上千!没有那么悬,只要你工作突出,违规都能减免,超时也能正常结算。
钱,就是这么关键。当然,其他一些群体同样有类似的压力,这一点的悲欢是共通的。
都想加入社保网,但又不想负担太重。
如果按照常规社保方案,忽略缴费基数问题,企业承担的社保费用一般为员工月收入的24%(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生育保险8%),个人承担10%(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生育保险2%)。假设骑手月收入7000元,个人就要承担社保的10%为700元,如果骑手月收入10000元,则要承担1000元。(如果在北京,缴费基数下限7162元,个人要承担755元)
本来就是来“过渡”的,现金为王,现在要交出700-1000元到社保资金池里,换取未来退休时候的待遇……看着眼前的资金缺口,就会纠结。北大国发院曾做过一项统计,愿意接受现行社保缴费比例的骑手,只有10%。
相比未来,他们更着急的是当下,是现在。
正如一位骑手在微信签名里写的:“只要你跑得够快,贫穷就追不上你。没有小孩天天哭,没有努力天天输。” 这是央视新闻的一则访问:
![]()
骑手有压力,企业也有。
考虑到美团数百万的骑手规模,社保支出很容易就突破百亿元关口。谁来买单?这笔钱不会从天而降,这笔大额成本自然会转嫁到外卖订单的服务费上。如果每一笔外卖都加上一块两块三四块,消费者什么感受?
又或者,巨额支出之下,当前整个商业模式不复成立,平台干脆难以运转下去。如此,上千万骑手反而失去了这样一个容纳大量短期就业的“中转站”,很可能是双输。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折中选择:骑手按照“灵活就业”的身份自己决定参保然后获得补贴。目前美团给出的方案是:
养老保险:补贴50%(骑手缴纳完养老保险后,美团把钱直接打到骑手银行卡上,骑手个人负担部分降低到500元心理线以下);
工伤保险:提供工伤险(2022年7月试点至今,美团已支出20亿元,为超过1300万人次骑手缴纳新职伤保费);
医疗保险:提供大病关怀金(本人及家人,已援助7000名骑手及家属,发放2亿元)+袋鼠宝贝(面向全行业骑手)+新农合(70%骑手来自农村户籍)+意外险;
公积金:提供住房公寓或平台补贴。
一家公司,要同时管理千万级别的劳动人口,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头皮发麻,而且,这些人还分散在全国各地,平台公司—城市—加盟商—片区—商圈—站点—骑手,管理链条很长。
这项任务艰巨且庞杂,需要在纷繁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还是要抓住人群的核心属性。
在上述方案文字中,有“70%骑手是农村户籍”这个数据,这就佐证了外卖骑手的第二个特性:城乡两栖人。
这个特性会带来什么呢?流动,在城乡之间流动,在不同的城市流动。
在一个城市交了社保,我去了另一个城市后怎么办?异地衔接能畅通吗?回老家了怎么办?中断了怎么办?要交多久才能领退休金?到时候能领多少退休金?在哪领?
骑手难以像常规全职模式一样,在一个地方固定缴纳社保。
而现在的方案,让骑手自主选择缴纳社保的地点,户籍地、就业地,都行。
由此,又过了一关,往前推进了一层。
看美团APP上的资料,今年4月,美团在泉州、南通两个城市开始试点,7月1日,试点扩大到成都、武汉、深圳、石家庄、无锡五个城市,原计划年底在全国范围推广,如今,提早了两个月。
数量超过千万的骑手们,迅速聚集,又迅速散往各个角落,长期以来,他们时刻在流动中,难以停留,总是在跳跃中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难以真正地沉淀下来,难以真正地嵌入一个城市一个社区。
如人类学家项飚所言,他们必须不停地、高频度地振荡翅膀,把自己浮在空中,就像悬浮蜂鸟。
年轻人终究也会有老去的时刻。今天,借着互联网游刃有余,多年以后,会不会连滚带爬呢?
这是一个节点时刻,上千万人进入了社会保障网,给2.4亿“灵活就业人员”打了一个样。以美团养老保险补贴全覆盖为始,骑手劳动保障按下加速键,期待饿了么的社保补贴也全面铺开,或许不久的将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也会得到同等提升。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互助,是用今天的确定性来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的今天,有2.4亿人处于个体化的高风险之中,这让我不能不想:从制度设计层面,从管理层面,我们有没有可能,给这些“边缘”的人群一个可靠的社会保障规划,让大家的未来更多一些确定性多一些从容呢?
当前,就我的观感来说,整个社会对这2.4亿人社会保障的了解,始终很浅,停在表面。我问一些以劳工为研究的大单位,也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我自己也研究得很少,很浅。
刚好看到新华社发的一则消息,下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写进了一句话:“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
 ![]()
真希望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琢磨更加深入一些,有力一些。比如,我注意到浙江大学教授刘涛一个建议就不错:未来可以考虑一种更灵活的社保,允许养老保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采取费用递增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年轻群体当前阶段的支出。
兹事体大,所关者众,希望看到未来有更多、更深的探讨。
呦呦鹿鸣202511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