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国民党的败军之将李弥,竟然对缅甸政府说了句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话。他说:“我李弥做云南王不容易,但做缅甸王易如反掌,关键看我想不想做!”
![]()
李弥是国军的一名高级将领,曾任第1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淮海战役。结果被解放军全歼,只有他一人成功脱逃。
后来继续得到蒋介石的重用,率军队驻守云南。1949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后,李弥就率领残部,逃到了缅北的丛林中。
此时的李弥,虽名义上已失去国民党的中央支持,但仍然自称“云南省政府主席”,并统领着一支由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当地势力组成的军队。
![]()
自解放战争失利后,这些孤军辗转逃至缅甸、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依靠复杂的地形和当地势力建立据点,成为一支无法轻易驱逐的力量。
这支部队的存在让缅甸政府非常头疼,缅方多次要求其撤离,甚至在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介入。
缅甸政府与李弥的部队多次接触,试图劝说其和平离开缅甸领土,但李弥并未屈服。他反而不断壮大队伍,凭借从台湾的补给和美国援助的物资,改组整训部队,人数迅速增至三万余人。
![]()
到1953年初,李弥的势力在缅甸北部成了极具威胁的武装力量,让缅甸政府如芒在背。
面对这股日益坐大的力量,缅甸政府再也无法忍受,决定于1953年3月发动一场名为“旱季风暴”的军事行动,集结了八千余兵力,动用炮兵、坦克,甚至还雇佣了数千名印度士兵,配合空军对李弥的部队展开全方位围剿。
![]()
这是缅甸政府对李弥部队发起的最大规模的围剿行动。
然而,在解放军面前一败再败的国军,却将缅甸政府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不得不宣布“旱季风暴”计划的失败。
![]()
在缅甸军方撤退后,李弥更是信心倍增,视自己在当地的地位稳固,甚至有了些许自傲。
在一次西方记者的采访中,记者半开玩笑地问:“李先生,您什么时候能回到云南,继续做您的云南王啊?”
李弥听后笑了笑,随即脱口而出:“我李弥做云南王不太容易,做缅甸王易如反掌,关键看我想不想做!”这句话原本只是一句自嘲,但却一语惊人,在缅甸政界和民众间激起了轩然大波。
![]()
缅甸媒体迅速报道了李弥的言论,一时之间,仰光的报纸、广播中到处充斥着对李弥的指责声浪。
缅甸的舆论如烈火般迅速蔓延,公众对李弥及其部队的怒火迅速高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甚至出现了要求总理吴努和国防部长吴奈温下台的声音。
面对巨大的国内压力,缅甸政府最终选择向联合国提交正式诉求,指控李弥的部队为“非法侵入者”,并要求国际社会协助迫使他们撤离缅甸。
![]()
1953年4月23日,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国际社会终于介入了此事,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明确要求李弥部队解除武装,撤回台湾,并安排国际监督来保障撤退的顺利进行。
面对联合国的压力和缅甸政府的军事施压,李弥虽心有不甘,但最终同意逐步撤回。
![]()
然而,撤离并非一帆风顺,这支游走在缅甸边境的部队历经艰辛,在1953年11月至1954年3月的数个月内,才完成撤离行动。
期间,共有6000余名国民党军士兵被送返台湾,而剩下的一些人选择留下,融入当地社会,或继续隐匿于金三角的丛林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