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雅万高铁到“两国双园” 的共赢实践

0
分享至

文 / 潘玥

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和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其地位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举足轻重。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中国印尼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走过11个年头,从最初的理念对接到如今的项目落地,实现了质的飞跃。

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为“雅万高铁”)和“两国双园”作为中印尼“一带一路”合作的两大旗舰项目,代表了不同维度的合作探索:前者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体现了中国技术标准与印尼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后者着眼产业链软联通,展现了跨境产业协同的创新模式。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它们共同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以及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

雅万高铁:基础设施合作的标杆工程

雅万高铁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承载着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检验“一带一路”合作模式的试金石。该项目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印尼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深化技术对接、强化能力建设,实现了中国标准与印尼需求的精准对接。

创新合作模式破解融资难题。雅万高铁项目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在印尼复杂的政治生态中推进项目落地。中方深刻理解印尼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和政治考量,创新性地提出了B2B的合作模式,即由中国国有企业与印尼国有企业组建合资公司,项目资金完全依靠市场化融资,不使用两国政府预算,也不需要印尼政府提供主权担保。这一模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其政治敏感性的规避。印尼方持股60%、中方持股40%的股权结构设计,确保了印尼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这在心理上极大地满足了印尼社会的民族自尊心。在融资方面,项目采用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结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约4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同时引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项目还创新性地引入了“收益权质押”等金融工具,通过未来运营收入作为还款保障,实现了项目自身的造血功能。

技术对接与能力建设并举。雅万高铁项目在技术标准选择上体现了中国方案的适应性。项目采用的CRH380A动车组技术,是在中国既有技术基础上,针对印尼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运营需求进行的定制化改造。针对印尼多雨多湿的热带气候,列车在防潮、防腐等方面进行了特殊设计;针对印尼多地震的地质特点,轨道系统采用了更高标准的抗震设计。技术对接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四局、中铁八局等承建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系统性地向印尼员工传授高铁建设的全流程技术。项目累计培训印尼技术人员和工人4.5万人次,涵盖了工程管理、施工技术、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本地化采购同样成果显著,项目60%的原材料和设备来自印尼本土,带动了印尼本土产业的发展升级。

经济社会效益的多重释放。雅万高铁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自2023年10月正式商业运营以来,高铁日均客流量已从初期的8000人次增长至1.5万人次,根据运营公司的财务预测,项目有望在8—10年内实现盈利。高铁的开通彻底改变了雅加达—万隆走廊的时空格局,原本需要3—4小时的车程缩短至40分钟,使得两座城市真正实现了同城化发展。沿线经济的带动效应同样显著。高铁沿线各站点周边商业地产价格平均上涨30%—50%,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据印尼国家发展规划部测算,高铁项目将在未来20年内为印尼经济贡献约150亿美元的GDP增长。在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在建设期间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万个,间接带动就业10万个,管理岗位的印尼员工占比达到80%以上。



“两国双园”: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

与雅万高铁的基础设施硬联通不同,“两国双园”模式聚焦于产业链的软联通,通过在两国分别设立产业园区,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格局。这一模式以福州元洪投资区和印尼民丹工业园等为载体,实现了资源配置的跨境优化和产业链的协同升级。

跨境产业园区模式的理论创新。“两国双园”模式代表了国际产业合作的一种全新探索。与传统的单向投资或贸易合作不同,这种模式通过政府间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有效解决了传统跨境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和合作伙伴信息,降低了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演进。中国在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制造、品牌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印尼在海洋资源、原材料供应、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园区平台的有机整合,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园区的集聚效应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和产业链支撑。

海洋渔业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海洋渔业是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的核心领域。印尼作为世界第二大渔业生产国,年渔获量超过700万吨,但由于加工能力有限,大部分产品以初级形式出口。福州元洪投资区引进了安井食品、百洋食品等知名企业,利用印尼进口的金枪鱼、虾类、蟹类等原材料,生产冷冻调理食品、鱼糜制品、海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印尼方面的民丹工业园则重点发展渔业捕捞、初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了现代化的渔港和冷库设施,配备了先进的渔获分拣、包装设备。全产业链整合的效果十分明显。以金枪鱼产业为例,原来印尼渔民捕获的金枪鱼以每公斤3—4美元的价格直接出口,经过深加工后,同等重量的产品价值可达15—20美元,附加值提升了四五倍。截至2024年,项目已吸引投资930亿元,带动福建与印尼贸易额同比增长32%。

政策创新与制度协调的突破。“两国双园”的成功离不开两国政府层面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协调。两国建立了副部级磋商机制,定期就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在通关便利化方面,两国海关部门建立了“绿色通道”,福州海关专门设立了印尼食品专用查验场地,将通关时间从3—5天缩短至24小时以内。税收政策的协调同样重要。中国政府对从印尼进口的海产品给予了关税减免优惠,印尼政府则对园区内的中资企业提供了所得税减免和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两国税务部门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解决了跨境投资中的税收重复征收问题。在人员往来方面,园区内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申请多次往返签证,有效期最长可达5年。



共赢模式的深层逻辑与全球意义

雅万高铁和“两国双园”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印尼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这种以发展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模式,正在为南南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重要力量。

发展导向的合作哲学。两个项目的成功,根本上源于其发展导向的合作哲学。与传统的援助模式或纯商业投资不同,这种合作模式始终将促进合作伙伴的发展能力建设作为核心目标。以雅万高铁为例,中方在技术对接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设备输出,而是系统性的知识转移和能力建设,使得印尼具备了独立运营和维护高铁的能力。“两国双园”模式同样体现了这种发展导向。中方企业通过技术对接、标准输出、管理培训等方式,帮助印尼企业提升竞争力。许多原本只能从事初级加工的印尼企业,通过与中方企业的合作,掌握了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互利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两个项目在利益分配上都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原则。在雅万高铁项目中,印尼方通过控股地位获得了项目的主导权,同时通过大量使用本土材料和人员,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留在了印尼本土。在“两国双园”项目中,中方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基地,印尼方则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获得了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机会。这种利益分配机制的可持续性在于其内生性。项目的成功运营本身就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当项目面临困难时,各方也有共同的动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诿或退出。

南南合作的新范式。从全球发展合作的角度看,雅万高铁和“两国双园”项目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的范式。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中心—边缘”的传统发展格局,体现了两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更多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约束和发展阶段,因此更具有实用性和可复制性。这种合作模式更加注重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对接、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式,增强合作伙伴的内生发展动力。雅万高铁项目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两国双园”模式则为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面向未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雅万高铁的成功运营将为其延伸线路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项目奠定基础,“两国双园”模式也将向更多领域和更多国家推广。这种以实效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模式,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研究员、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incentive-icons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认证主体为中国贸易报社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杂志创刊于1956年。
1451文章数 4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