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近30亿,这座被低估的南疆小城,如何逆袭成喀什棉纺核心?
大家好,我是闻叔!在沙漠边上有个少有人知的城市,棉田机械化率100%,还有全产业链,当地钒钛矿储量超30亿吨,明明是沙漠边缘的小城,为啥能从“黄沙里找饭吃”的困境,活成了如今充满烟火气的模样?
从“荒凉”到“踏实”的日常
走在巴楚老城,整洁的院落与路边的绿植相映成趣,不复往日的萧瑟,过去当地水利设施薄弱,浇水需长时间等待,居民院落难见绿植;如今水利条件显著改善,不仅农田灌溉有保障,居民还能在院子里种植葡萄等作物,生活环境愈发舒适。
这些变化渗透在居民的日常轨迹中:巴楚博物馆内,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棉花标本展区,从棉籽到成布的全流程展示,让孩子直观了解家乡的核心产业。
纺织厂周边的商铺里,下班的工人会顺手采购蔬菜与日用品,过去月薪仅七八百时“连自行车都舍不得买”的日子已成过去,如今3000元以上的月薪,足以支撑家庭日常开支,还能偶尔添置新物件,这些踏实的生活改变,皆源于棉花产业的持续赋能。
从“贱卖原料”到“全链赚钱”
巴楚是喀什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县,10月初到访时,166万亩棉田尚未进入集中采收期,零星棉朵挂在枝头,触感软乎乎的,带着日晒后的干爽。
但在多年前,这片棉田曾让当地农户陷入“种得多、赚得少”的困境,人工采收不仅辛苦,一亩地需弯腰上百次,且只能将棉花作为原料低价卖给外地加工厂,利润被大幅压缩。
![]()
如今的棉花种植早已实现“效率革命”:采收机一天可收割100亩棉田,采收费150元/亩,种植机械化率达100%,采收机械化率91%,亩产稳定在450公斤以上。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的完善,让棉花“从田间到车间”全程在本地完成,过去卖一斤原料仅赚1元,如今纺成棉纱后利润可达3元,附加值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释放棉花价值,当地引入专业力量推动产业升级:2023年,中科博棉团队进驻改良棉种,培育出抗黄萎病、耐盐碱的新品种,自转基因抗虫棉大规模种植以来,新疆棉铃虫没有发生严重危害,处于可控状态,充分显示了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效果。
2021年,来自江苏南通的辛起恒纺织厂落地,成为巴楚首家织布企业。
作为国内纺织业老基地,南通企业带来成熟技术与市场经验,工厂投产后迅速扎根,现有员工约500人,80%以上为本地少数民族。
2023年1-8月,巴楚棉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29.9亿元,同比增长36.53%,数据背后是农户与工人收入的实实在在提升。
让棉花链“扎下根”的力量
![]()
巴楚棉花产业链的成熟,离不开外部帮扶与本地参与的双向协同,从外部来看,上海静安区援疆团队精准捕捉产业需求,东部沿海纺织企业受人工成本上升影响需转移,而巴楚有166万亩棉田的原料优势,却缺技术与企业带动。
基于此,援疆团队牵线引入企业,还搭建纺织技能培训中心,2023年便培训1200名本地青年,即便此前未接触过纺织机器,经过一个月系统培训也能熟练操作。
从本地来看,居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涨,技术门槛较低的纺纱厂,本地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超95%,年轻人主动学习新技能,长辈也认可“工厂就业比单纯种地更稳定”。
![]()
这种参与感带来直观变化:过去工厂门口仅有两三辆员工电动车,如今已停满几十辆,收入提升后,当地消费需求同步增长,县城新增20多家服装店与超市,收银员、快递员等岗位随之增多。
棉花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消费,消费反哺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如今的巴楚,已建成喀什、和田、克州区域内最大的印染生产线。
在喀什地区纺织产业中,巴楚纺纱规模占41.93%,织机规模占39.6%,棉布与棉纱产量分别占83%和44%,成为区域棉纺产业核心,一朵棉花从育种、种植到加工、成衣,全程本地完成,产业链每一环都在为小城留住利润。
藏在矿脉里的下一个巴楚
![]()
巴楚的发展潜力远不止棉花,当地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超30亿吨,规模居全疆第一、全国第三,且是全国22个大型基干矿藏之一。
钒可用于制造新能源储能领域的钒液流电池,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均为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长远来看,这一矿产资源有望成为巴楚新的支柱产业。
如果说棉花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那么钒钛矿产业可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与棉花产业形成互补,为小城带来更多元的发展可能。
就像十年前没人能想到,荒凉的巴楚能靠棉花让纺织工人月薪突破3000元,如今也不难期待,未来的巴楚会因矿产资源开发,迎来新的发展热潮。
巴楚的热闹,终究是棉花“织”出来的,从沙漠边缘的荒凉之地,到如今街头有烟火、厂区有活力,这一切的起点,是那166万亩棉田从“贱卖原料”到“全链增值”的蜕变。
机械化让棉农告别弯腰劳作,本地加工让利润留在县域,纺织产业让年轻人有了稳定收入,就连县城里新增的超市、步道与博物馆,都藏着棉花产业链盘活经济的痕迹。
这份改变从不是单靠运气,而是“双向奔赴”的结果:外部帮扶精准对接资源,为棉花产业链搭起框架,本地人的实干填满细节,让机器运转、技能落地,让每一环产业都扎下根。
![]()
如今钒钛磁铁矿的潜力又为巴楚打开新局,从“棉田经济”到“矿藏未来”,这座小城的发展从未停步。
它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叙事,却藏着边疆发展最实在的逻辑:找准本地优势,做好每一件具体事,就能让“偏远”变成“特色”,让“荒凉”长出“热闹”。
未来再看巴楚,无论是棉田的新收成,还是矿区的新进展,想必都会延续这份踏实的活力,成为沙漠边缘最动人的风景。
![]()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新疆棉区意向面积同比增长2%巴楚县实现棉田全程机械化作业和高效节水灌溉
信息来源:新疆:智慧棉田连年丰收的背后
信息来源:钒钛产业与能源协同共进,推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