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10月29日,罗马尼亚国防部的一份声明打破了欧洲安全格局的平静,美国正式通知盟友将削减欧洲东翼驻军,撤回驻扎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的一个完整美军旅,约3500名士兵将无接替轮换撤离。这一消息来得猝不及防,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北约还在罗马尼亚加拉茨附近举行代号“坚定飞镖-2025”的大规模军演,9个成员国的1万名军人刚完成持续一个半月的联合演练,转头就迎来了美军撤军的通知。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同时放出风声,战略重心将全面转向印太地区,这波操作不禁让人发问,特朗普政府真的要集中火力对付中国了?
美国此次撤军绝非临时起意,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理念早已埋下伏笔。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军驻欧洲人数从约6万飙升至峰值近10万,如今突然削减3500人,表面看仍高于2022年前水平,但布鲁塞尔的安全官员看得明白,这很可能是大规模撤军的第一步。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亮,欧洲盟友在其施压下纷纷承诺将GDP的5%投入军费,波兰更是冲到了4.7%的高水平,在华盛顿看来,既然欧洲已经“学会”自己买单,美国自然没必要再耗着宝贵资源。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原本想通过出卖乌克兰拉拢俄罗斯,打造美欧俄联合反华的“梦幻组合”,可折腾大半年后,俄乌冲突没停,普京会晤也取消了,拉拢计划彻底泡汤,索性直接强行抽身,把精力投向印太。
![]()
北约的反应显得格外“淡定”,官方宣称撤军属正常调整,威慑能力不受影响。这种说辞多少有些自欺欺人,要知道罗马尼亚等东翼国家长期依赖美军防护,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基地的驻军削减后,虽然北约驻罗总兵力仍有3500人,但失去美军旅级部队的支撑,应对俄罗斯无人机和战机越境的压力陡增。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倒是说了大实话,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了,欧洲必须自己保障防务。话虽如此,欧洲的防务自主哪有那么容易,军费提升需要时间,军事工业体系存在短板,现在美军突然撒手,乌克兰前线局势本就不利,欧洲自己又成了实质性参战方,未来面对俄罗斯恐怕只能更显被动。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内的分裂态度,军方嘴硬说不减弱对北约承诺,参议院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资深共和党议员却罕见发难,直接要求五角大楼给出解释。这种矛盾背后是战略焦虑,他们清楚欧洲安全与美国利益深度捆绑,仓促撤军可能动摇北约根基。而波兰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8000名驻波美军不仅没减还可能增兵,只因为波兰肯把GDP的4.7%砸进国防预算,特朗普对此赞赏有加。这赤裸裸的“花钱买保护”逻辑,把美国的盟友关系扒得一干二净,所谓的安全承诺不过是价高者得的交易。
![]()
美国号称战略转向印太针对中国,可实际威慑力实在堪忧。中国的反介入体系早已成熟,美军即便增兵也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这次撤军是被迫调整而非主动布局。美国如今的窘境很明显,国力不足以支撑全球霸权,却又不甘心失去主导地位,只能从欧洲强行抽身,把资源投向印太做姿态。特朗普想证明自己在反华,可这种狼狈的战略收缩,根本改变不了地区力量平衡。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强的基建能力和自主科技研发体系,这些硬实力才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底气,美国的虚张声势终究经不起考验。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一针见血,美方抱持零和思维,为一己私利加强军事部署,只会加剧地区紧张。欧洲国家该醒醒了,依赖他国驻军保护本就不现实,被美国裹挟着充当对抗棋子,最终只会引火烧身。美国从欧洲撤军看似冲着中国来,实则暴露了其全球战略的疲态,既要维持北约同盟体系,又想遏制中国发展,两头拉扯之下,很可能落得两头空。
![]()
未来几年,随着美国《全球态势评估》报告的出台,驻欧美军削减规模或许会进一步扩大,欧洲防务自主的压力将持续增大,而印太地区的博弈也将更加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国家想靠战略投机改变世界格局,最终都会被历史大势所修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