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八个橙 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10月29日杭州宏胜集团的会议室内,宗馥莉的明黄色西装格外刺眼。
这是她二次辞去娃哈哈董事长后的首次公开露面,既非记者会也非发布会,只是一场内部片区工作会。
没有鲜花簇拥,没有媒体追问,她坐在会议桌中心,直接部署生产、创新、安全三大任务。
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藏着比任何声明都锋利的信号——她更加攥紧了宏胜这张104亿资产的实权牌。
![]()
图源:宏胜
为什么选在这个节点露面?答案藏在会议名单里。核心高管严学峰刚解除审查回归,各片区负责人悉数到场,显然是在宣告“内部危机已解”。
辞职等各种动荡引发的经销商跑路、生产线停工乱象,终于被她摁下了暂停键,还有也算是对“娃小宗” 战略的正式复盘,为接下来的转向铺路。
谈起“娃小宗”,谁也没想他的扩张只维持了40多天。
今年7月,宗馥莉刚把娃哈哈天猫旗舰店转入宏胜,计划2026年全面启用新品牌。可现实给了她沉重一击:经销商保证金只收上来10%-20%,首款产品电商销量刚过8万件就停售。
笔者始终觉得,推新品牌本就是步险棋。宏胜虽握有生产线,终究只是代工厂,没有品牌积淀。
消费者看着“娃小宗”的名字犯嘀咕,经销商更不愿押注陌生品牌——毕竟娃哈哈38年的国民认知,不是喊句“国潮健康”就能替代的。
转折点出现在10月23日。宏胜突然通知经销商:2026年继续卖娃哈哈。这个反转打了所有人措手不及,却也在意料之中。
让人好奇的是,怎么斗了这么久之后,还能如此顺利重启娃哈哈品牌?一个重要原因是,“娃哈哈”使用权需全体股东同意,宗馥莉虽不能单方决定,却握有否决权,这成了她谈判的重要筹码之一。
而宗馥莉的急转弯,最受伤的恐怕是宗泽后。
这位宗庆后的弟弟本想趁乱分一杯羹。宗馥莉推“娃小宗”时,他立刻放出“娃小智”,宣称配方和娃哈哈一致,价格却低一截,还签下153家经销商主攻超市渠道。
他甚至公开批评宗馥莉“刚易折”,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收割市场的场景。
![]()
可宗馥莉重启娃哈哈后,宗泽后的算盘全乱了。
经销商没必要再冒风险代理“娃小智”——一边是国民品牌娃哈哈,一边是无知名度的新品牌,选谁不言而喻。更狠的是,宏胜本就是娃哈哈的核心供应商,宗泽后所谓的“同配方”,根本绕不开宗馥莉掌控的生产链。
如今宗馥莉退一步回到娃哈哈体系,反而断了他借势而起的可能。
回头看,所有折腾的根源,还是那盘复杂的股权棋。
娃哈哈的股权被切成三块: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29.4%,员工持股占24.6%。没有任何一方能单独说了算,尤其是“娃哈哈”商标,必须全体股东点头才能用。
![]()
图源:同花顺
宗馥莉曾想把商标转到自己控股的公司,被国资拦住;她推动员工改签宏胜合同取消干股分红,又引发老员工维权。
辞职看似狼狈,实则是“以退为进”——与其在娃哈哈的泥潭里内耗,不如回到100%控股的宏胜,用供应链优势反制股东博弈。
现在的局面很微妙:国资需要宗馥莉掌控的生产能力,宗馥莉需要“娃哈哈”的品牌红利,员工需要稳定的收入。
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有了“继续卖娃哈哈”的妥协。
这种斗而不破,或许是现阶段最好的结果。毕竟一旦彻底分裂,宗泽后之流的“蹭牌者”反而可能渔翁得利。
如今宗馥莉的黄衣亮相,不是结束,只能说是开始。
她在会议上强调“稳扎稳打”,透露出清晰的战略:用宏胜的生产实力托住娃哈哈的品牌,同时悄悄培育“娃小宗”。等时机成熟,或许还会有新动作。
对宗泽后来说,“娃小智”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低价策略撑不了太久,没有品牌支撑的同质化产品,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
而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能不能熬过这场内耗?笔者倒持乐观态度。只要生产和渠道还在宗馥莉手里,只要“娃哈哈”的招牌还在,消费者的信任就不会轻易消失。
这场家族商战里,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宗泽后无疑是现阶段最惨的那个。他以为能趁乱捡漏,却忘了商业竞争从来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握得住实权。
宗馥莉的黄衣亮相,就是最明确的宣告:游戏规则,还得我说了算。
参考消息:
中国新闻周刊:《娃哈哈,大反转!》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