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固态电池的量产似乎近在咫尺。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要知道,这是央视报道的,如果是没有什么重大成果,是不会这么高调的。
![]()
2025年7月,超过10家中国上市车企、电池企业、设备供应企业披露了固态电池的开发进展或量产时间。多家车企和电池企业表示,将会在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是真的要来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曾经日系企业在固态电池专利数方面一骑绝尘,丰田在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已经超过1000件,位居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松下专利数不到丰田的一半。丰田、松下等日本企业的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那时候有人担心,中国新能源汽车好不容易实现了弯道超车,会不会在固态电池领域,又被日本企业反超了?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拉响警报”,虽然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考虑到固态电池的颠覆性潜力,中国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联合起来攻关固态电池以应对挑战。不会的,明确告诉你不会的。
根据智慧芽数据,截至2025年5月16日,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已超过4.6万件,其中从技术来源(专利申请企业所属国别)看,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中,近37%来自日本,近30%来自中国,两者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从布局市场(专利申请所在国别)来看,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是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约占35%。
![]()
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的数据,“在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领域,我国是全球主要技术来源国之一。截至今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
也就是说,在固态电池领域,日本企业虽然发力更早,但是中国企业奋起直追,双方之间的专利数差距,基本已经抹平了,而且,我们的增速比日本快,因此大概率将在明年反超日本,成为手握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数最多的国家。
从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来看,也是如此,虽然丰田2012年就试制了全固态电池,并且在2020年展示了搭载固态电池的概念车,但丰田此前的开发似乎仅停留在实验室和概念,并未对外展示大规模量产的决心。2023年,丰田宣布将在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
![]()
而中国车企这边,月17日,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设计产能0.2GWh。
全球电池出货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占总出货量的比重达69%。
![]()
4月10日,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今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应用;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中国一汽2014年开始研发全固态电池,以整车需求为指引,计划2027年进行小批量应用。
广汽、清陶、比亚迪、辉能、宁德时代、卫蓝等也都预计于27年进入量产。
技术路线方面,比亚迪、万向集团走的是聚合物路线;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辉能科技走的是氧化物路线;宁德时代同时走硫化物和氧化物路线;国轩高科也是两条腿走路。
![]()
当然了,量产不代表普通消费者就可以买到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了,固态电池的量产初期,肯定存在成本很高、技术不完善,寿命较低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最终都会慢慢解决,到2030年左右,固态电池预计会迎来一个爆发。
中国新能源在固态电池专利方面弯道超车,证明了一点,中国坐拥6个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厚积薄发是必然的,固态电池的前景非常美好,也值得我们去期待。什么时候手机开始大规模用上固态电池了,那固态电池上车就真的不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