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星标我/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记得前两年,三大运营商还在财报上风光无限,营收利润双线飘红,中国移动营收更是首破万亿,中国电信、联通利润增速刷新高值,一副黄金时代的模样。
然而,进入今年,情况急转直下,运营商发展突然遇冷,步入了发展滞涨阶段——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0.5%,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营收增速也降至1.3%、1.5%的低位。
表面上,三大运营商2025年中期净利润仍保持着5%左右的增长,但大家也都知道,这背后并非是业务的强劲扩张,而更多的是来自于成本的精细控制和投资压降。
行业遇冷:从高歌猛进到突然刹车
曾经风光无限的运营商,如今正集体遭遇增长困境。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同比仅增长1%,这一数字远低于全国GDP5.3%的增速。
个人市场作为运营商收入的传统支柱,正显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个人市场收入同比下降4.1%,移动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降至49.5元,同比下滑3%。
就连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政企业务,也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尴尬。虽然政企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但回款慢、应收账款高企已成为普遍问题。中国电信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政企业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126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8天,资金占用成本显著上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运营商政企业务的发展增速似乎还挺可观,但我一直对其发展质量是存疑的,这一点我们另文细说。
就连一直表现稳健的家庭市场也开始显现疲态。比如,中国电信的宽带用户ARPU值同比下滑2.3%,智慧家庭业务增速放缓至4.5%,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挑战分析:运营商面临的四重困局
运营商当前的困境并非偶然,我认为这是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集中爆发。
一是盈利模式陈旧,十年未变。
当下,社会各界都在高喊5G时代、物联网时代、数字时代、数智时代的来临,但作为参与主体,运营商成熟的商业模式却迟迟未能出现,业界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更是难觅踪迹。比如,5G时代,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盈利模式,至今仍没有清晰的路径,5G工厂、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仍然停留在试点案例阶段,尚未大规模落地。在盈利结构中,流量收入的天花板已然显现。而备受期待的云、边缘计算与算力网络、AI服务等,目前规模尚小,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运营商们在财报上写满了"数字化转型",但实际收入结构还是老样子。就像一家早餐店,天天说要搞新式餐饮,可每天还是卖包子豆浆。
二是数字化能力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面对蓬勃发展的政企数字化市场,运营商的创新能力、产品能力和集成能力尚未有效整合,远未达到一个攻守兼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一个简单的例子,尽管中国移动能力中台已汇聚上千项数智能力,中国联通也构建了“数智中台”系统,但内部能力资源依然分散,难以快速提供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这反映在市场侧就是——三大运营商在政务云领域大单不断、市场份额显著,但在项目交付过程中仍大量依赖生态合作伙伴,自身核心产品能力不足。这导致项目利润率持续走低,比如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运营商政企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是,运营商央国企背景虽然帮它们拿下了更多项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地方政府数字化业绩的“背锅侠”。强势供应商如华为、思科等,以政府不付款就不发货、不进场为条件,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快速上马数字化、快速做出政绩。在此情况下,运营商不得不帮助政府组织整合资源,甚至前期垫付款项。结果可想而知,项目经费拖欠、利润微薄成为常态。即便如此,三大运营商在政企数字化市场上的竞争依然激烈,但由于缺乏服务政府数字化的软件及相关核心能力,在产业链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未来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三是销售渠道空心化,市场能力萎缩。
过去,运营商一直奉行“得渠道者得天下”,习惯于通过招募更多社会渠道、激励渠道干活以及策划一些效果不佳的活动,来拉动经销商对宽带、终端及相关业务的热情。这种依赖不仅导致营销成本高企,也使运营商难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变化,自然而然,其自身直接触达和服务客户的能力逐渐弱化。
近几年来,在国资委要求下,运营商对营销和销售成本进行了压缩,但仍未完全摆脱对社会渠道的依赖。实际上,运营商需要重新捡起这个时代最为核心的营销能力——D2C(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与销售要改变结构、流程和组织能力,这是运营商数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
四是成本压力持续增大,盈利空间收窄。
随着5G、算力网络等新基建的持续投入,以及铁塔租赁、能源、人力等成本的刚性上涨,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国资委要求央企利润增长,但收入端却在停滞,运营商只能靠压缩成本来维持。这就像一个病人,为了省钱不去看病,结果病情越来越重。
破局之道:三大运营商如何突围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运营商必须进行深刻变革,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第一,创新商业模式:重构价值创造方式
我认为,未来5-10年,运营商的核心商业模型应该是:构建底层以算力网络为基石,上层以AI服务为价值的双层生态系统。
夯实底层:让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
运营商最大的战略机遇,在于将遍布全国的通信网络升级为统一的“算力神经网络”。这不仅仅是提供机房和机柜,而是要实现算力的全局调度和智能化输送。
比如,中国电信依托“2+4+31+X”的云网资源布局,其关键任务是将这些分散的算力节点整合成一台逻辑统一的“超级计算机”。这意味着要建立统一的算力度量、调度和计费体系,让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像用电一样方便地接入最合适的算力资源。
在这个层面上,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带宽销售”转向“算力输送”。运营商可以推出“算力套餐”,根据客户对计算精度、响应时延和持久性的不同需求,提供从通用计算到智能算力的梯度化产品。这将打开一个远比传统流量市场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赋能上层:成为AI应用生态的“土壤”与“赋能平台”
掌握了底层的算力输送能力后,运营商在上层的战略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非亲自下场开发所有AI应用,而是成为AI生态的构建者和赋能者。
运营商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的真实、连续、海量的行业数据。运营商在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是训练专业行业大模型不可多得的“富矿”。
基于此,运营商可以定位为“行业大模型的孵化器”。一方面,为AI创业公司提供从数据清洗、标注到模型训练、推理的全栈式算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数据不出域”的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与行业伙伴合作开发专业的AI模型。
例如,与医院合作开发医疗影像分析模型,与工厂合作开发设备预测性维护模型。在这些合作中,运营商提供的是“算力+算法+行业知识”的复合价值,其盈利模式也从一次性的项目收入,转变为根据模型使用效果分成的持续性收入。
第二,激活组织创新:重塑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
最深层次的变革在于组织能力和文化的重塑。
我认为,运营商必须打破传统科层制,在内部建立面向算力和AI业务的“特区机制”。这意味着要给予新业务板块独立的决策权、灵活的薪酬体系和全新的考核机制,允许它们以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和方式运作,允许关键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获得与科技大厂相当的收入回报。
更重要的是,运营商需要培养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精通AI算法和商业模式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需要通过建立内部研究院、与高校联合培养、战略性收购初创公司等多种方式,快速弥补能力缺口。
更重要的是培养内部的企业家精神。运营商可以建立内部创新孵化基金,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允许创业团队持有项目公司的部分股权,真正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
第三,推进数智化改革:率先实现自身的数智化
三大运营商坐拥庞大用户群、海量服务触点和丰富数据资源,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实现集约创新和运营提效,才是释放规模效益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作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如果运营商连自身的数智化都做不到位,又如何让客户信服?
当前,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在推进数智化改革,试图构建一个“中央强大、末端敏捷”的全新运营机体——既能实现集约效率,又能持续激发创新。这对于未来以“算力网络+AI服务”为核心商业模式的运营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构建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体系。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通过AI分析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变化,实现“千人千面”的产品推荐和服务触达。
在渠道变革方面,运营商需要大幅提升直销渠道的数字化水平。比如,为一线销售人员配备智能化的销售工具,通过AI话术辅助、商机智能推荐、电子合同签署等功能,提高销售效率,降低对传统社会渠道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运营商应该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产品化,形成可对外输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运营商在内部运营管理中积累的AI应用、数据治理、流程自动化等经验,完全可以打包为行业解决方案,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04 -
未来展望:在挑战中寻找新机遇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运营商仍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运营商在全国各地都建设了大量算力资源非常丰富的数据中心,有望在算力市场赢得更大份额。但关键在于要从简单的机房租赁向算力调度、算网协同等高价值服务升级。
在AI大模型时代,运营商手握高质量的行业数据资源,这构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运营商可以聚焦政务、医疗、教育等特定领域,开发专业的行业大模型,提供“数据+算法+算力”的一体化服务。
黎明之前的黑暗最为沉重。运营商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到“数据红利”的艰难转型。在AI与算力时代,运营商最大的机遇不再是成为信息管道,而是扮演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运营商”——为千行百业提供普惠的算力、连接与智能服务。
只有完成从“资源驱动”到“能力驱动”的深刻转变,运营商才能真正走出当前的滞涨泥潭,在数字经济时代重获新生。
- END -
如有合作,请联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