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成功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的捷报传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再次惊艳世界。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攻关的这一重大突破,不仅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研发国,更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的关键实验数据,为人类能源革命开辟了全新路径。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既是中科院科技创新实力的硬核彰显,更是我国破解能源安全困境、构建自主可控能源体系的战略跨越。
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我国长期面临的铀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核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铀矿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左右,核电发展所需铀资源90%以上依赖进口,在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能源供给的对外依存度始终潜藏着被“卡脖子”的风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钍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已探明储量高达28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
更具优势的是,钍资源的开采成本远低于铀、钚,且辐射剂量仅为铀的千分之一,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力。钍基熔盐堆技术的突破,意味着我国终于可以摆脱对进口铀资源的依赖,将丰富的钍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据测算,仅现有钍资源即可满足我国数千年的能源需求,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了千年根基。
这一重大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科研力量协同攻关的强大合力。近百家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集团深度参与实验堆的研发与工程建设,历经多年潜心钻研,攻克了熔盐腐蚀控制、核燃料循环、高温结构材料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核心材料、装备与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实验堆工程验证的关键跨越。尤为值得骄傲的是,实验堆整体国产化率超过90%,关键核心设备更是实现100%国产化,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
从熔盐泵、换热器等关键部件到核燃料制备、熔盐处理等核心技术,均实现了自主研发与制造,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这种全链条的自主创新,不仅保障了技术安全,更初步形成了钍基熔盐堆相关技术产业链,带动了高温材料、特种机械、核燃料加工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产业升级,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作为全球核电技术的重要创新方向,钍基熔盐堆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与传统压水堆相比,熔盐堆采用液态燃料,运行温度更低,且具备固有安全特性,即使发生意外,熔盐会自动流入安全罐,不会发生堆芯熔毁等严重事故。此次实验堆成功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推进,钍基熔盐堆将在电力供应、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钍基熔盐堆技术的突破,也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科技担当。
![]()
中科院牵头取得的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是我国能源革命的新突破,更是自主创新战略的生动实践。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我国在核电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持续投入,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执着坚守与不懈探索。面向未来,随着钍基熔盐堆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产业化推广,我国将逐步构建起以钍基核电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体系,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这场能源领域的自主革命,正在重塑我国能源发展格局,书写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