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技这东西,尤其是那些能军民两用的玩意儿,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管得特别严。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轻易拿到核心技术,怕影响他们的垄断地位。这事儿得从1996年说起,那时候美国带头,拉着荷兰、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在荷兰的瓦森纳镇签了个协议,叫瓦森纳安排。
刚开始有33个成员国,现在发展到41个,主要管常规武器和双用物品的出口。双用物品就是那些既能民用也能军用的技术,比如芯片设备、激光啥的。协议要求成员国共享出口信息,对敏感东西设置许可制度,中国从头就没被拉进去,所以买这些东西总得层层审批,经常卡壳。
![]()
这个安排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安全,避免技术扩散到不该去的地方。但实际操作中,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就成了重点限制对象。成员国每年开会讨论管制名单,美国往往主导,荷兰作为东道国,也积极执行。早期主要是防冷战后武器扩散,2000年后扩展到半导体领域。
结果呢,中国企业想进口先进设备,得提供一大堆证明,最终用户是谁,用途啥的,还不一定批。2010年后,规则更严,代理渠道都堵死了。荷兰公司出口光学仪器到中国,常被拒或拖几个月。瓦森纳安排运行快30年了,成了西方调控高科技流动的工具,中国企业在里面找替代路子,慢慢转向自主研发。
![]()
拿光刻机来说,这可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荷兰的ASML公司几乎垄断全球市场。谁控制了出口,谁就捏着芯片产业的脖子。2023年,美国升级对华技术管制,荷兰跟进,从9月1日起,先进深紫外光刻机出口中国得申请专项许可。
ASML得逐笔审核,部分型号直接停发。2024年年初,荷兰政府撤销了NXT:2050i和NXT:2100i这些关键型号的出口许可,好几家中国晶圆厂的订单泡汤。那些机器本来是用来升级生产线的,现在只能靠老设备顶着,产能掉10%到20%。
工厂得重新调工艺参数,供应链也得调整,增加本土部件采购。ASML报告说,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高,但库存开始堆积。2024年下半年,美国继续施压,荷兰调整政策,把大部分对华销售排除在双用出口数据公开之外,简化程序,但核心管制没松。
![]()
2025年,情况更复杂。中国商务部10月宣布稀土出口控制,欧洲智库建议加强DUV禁令。ASML首席执行官在财报会上说,公司备足库存应对供应链断裂,但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增长几乎为零。ASML前领导承认,这些管制反而推着中国加快本土光刻机开发。
中国企业试过拆解进口设备逆向工程,但荷兰禁售后服务,机器一坏就趴窝。2025年上半年,ASML财报显示中国销售额创历史高,下半年预计降到20%。总销售额预计300亿到350亿欧元,中国贡献大,但禁令影响全球业绩。
瓦森纳成员国定期开会,美国推扩展管制名单,荷兰企业两头难,既守盟友规矩,又怕丢市场。技术封锁加剧供应链分化,中国建本土生态,本土28纳米设备已进测试阶段。纳米压印工具2025年出货,电子束系统用于研究。整体看,这个安排维护西方技术优势,但面临矛盾,中国市场对ASML太重要,禁令自伤。
![]()
中国企业没走老路,2012年北京Ninebot公司起步,专注自主研发。从陀螺仪算法入手,优化国产传感器精度,多次迭代测试,提高稳定性。供应链本土化,电机电池从国内供应商拿,组装成本降下来。2013年推出首批产品,成人款控制在2000元内,儿童款只需600元。性价比高,市场反馈好。
但2014年9月,Segway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诉Ninebot侵权,委员会裁决禁Ninebot产品进美国市场。禁令持续几个月,影响海外销售。Ninebot没慌,内部审专利,找法律咨询,年底评估收购选项。
![]()
2015年1月,启动谈判,派小组去美国查财务和专利清单,3个月内做完尽职调查,包括债务审计和资产估值。4月签全资收购协议,顺带拿小米和红杉8000万美元投资。收购后,Ninebot整合资源,北京工厂上自动化线,日产量上千台。产品升级,用航空镁合金框架,加15项安全机制,如自动刹车、倾斜警报,时速25公里,体积小20%。
2015年底,小米九号平衡车1999元上市,销量爆。Ninebot业务重组,2020年10月在上海科创板挂牌,发行存托凭证,募资20亿人民币。Segway停产传统车型,转机器人巡逻。
2025年前三季度,Ninebot营收利润双增,产品销100多国,累计里程超500亿公里。公司扩到电动滑板车、全地形车,52天内两轮电动车销量增100万台。平衡车从天价降到亲民价,靠本土创新和市场规模。西方专利封锁没挡住,反而让中国企业学会并购整合。
![]()
其他领域也类似,芯片上,中芯国际和华为用多重曝光法,攻克7纳米制程。华为麒麟9000S芯片量产,用中芯的N+2工艺,手机Mate 60 Pro上搭载。尽管西方制裁,靠囤设备和材料,坚持下来。7纳米芯片产量虽不高,但证明中国能自给。
核磁共振以前靠GE、西门子垄断,液氦成本高,检查费贵。2015年中科院电工所团队启动无液氦超导研究,解决冷却线圈均匀性。2022年宁波企业出首台无液氦系统,用制冷机代替。
2023年7T技术验证,2025年万东医疗产业化,用液氮冷却,成本降,医院效率高。全球核磁市场,无液氦系统增长快,到2033年预计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12.2%。中国企业填补空白,缩短检查排队。
![]()
ASML承认,管制加速中国研发。中国在量子、生物医药布局产业链。西方封锁本想维护垄断,结果中国更坚定自主。瓦森纳安排下,成员国协调,但美国动机转向经济。中国稀土控制,让ASML备货成本增。
2025年,中国半导体进步靠华为主导,供应链本土化。西方企业库存压,市场份额滑。中国企业从跟跑到领跑,靠研发投入和市场优势。平衡车、光刻机、核磁,这些例子说明,核心技术靠进口不靠谱,得自己搞。
西方42国联合,本质护利润,遏制崛起。但中国路径是研发、整合、市场突破,建完整链条。未来更多领域自主,中国高科技空间大,那些封锁,反成催化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