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一碰头,全球都在盯风向,可最坐不住的不是俄罗斯,而是欧洲。这个曾经的工业巨头,如今算是彻底看清了现实,未来核心科技的格局里,压根没它的位置。
![]()
中俄之间有战略协作的道道,再大的事都能坐下来聊。但欧洲不一样,这次中美会谈不管谈出啥结果,传递的信号都明明白白:科技产业的势力范围基本定了,而欧洲,被稳稳挡在了门外。
荷兰安氏公司的事只是最新佐证,欧洲早就被排除在主导性科技体系之外。德国总理默茨急得在高科技议程演讲里喊破嗓子:“不能让中美独自决定技术未来!” 可他忘了最关键的一点:决定未来的底气,从来不是跟着别人起哄,而是自己的主权独立和战略自主。这两样,欧洲早就扔到九霄云外了。
![]()
十年前多风光啊,德国率先喊出工业4.0,和咱们的中国制造2025隔空呼应,都是瞄准先进智能制造的核心赛道。可十年过去,中国制造2025全面落地,德国工业却硬生生把4.0玩成了 “0.4”,核心产业能力几乎丢了个干净。
说白了,问题就出在 “没主见” 上。默克尔时期的务实路线被全盘抛弃,欧洲一门心思跟着美国,帮着国际金融资本挑衅俄罗斯。要知道,俄罗斯的能源可是欧洲工业的 “血液”,这种自断经脉的操作,堪称近代工业史上最迷惑的操作。
![]()
更打脸的还在后面。俄乌冲突后,特朗普重回美国政坛,欧洲直接被挤到了边缘:美俄元首能坐下来畅谈乌克兰未来,欧洲七国领导人却只能挤在白宫办公桌前听特朗普训话。到这时候,欧洲才总算回过味来:美国压根靠不住。
其实欧洲不是没破局的机会,想干点正事也简单,回归正常就行。战略上和美国切割,经济上赶紧恢复和中国的交往,把丢掉的自主找回来。可现实呢?“白左” 思潮根深蒂固,战略自主喊得震天响,真要做起来比登天还难。十年时间,欧洲从全球工业标杆,跌成了科技赛道的看客,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如今被中美远远甩出科技赛道,欧洲嘴里的 “自主之路”,到底能不能走通?恐怕只能打个大大的问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