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新和成交出了一份营收166.42亿元、归母净利润53.2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3.37%的成绩单。在维生素市场波动的不利环境下,公司依然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新材料板块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3.75%,成为最亮眼的增长领域。
在“十五五”规划将新材料产业定位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这股政策东风下,新和成作为精细化工龙头,在新材料领域深远布局、突破成长,目前公司的新材料板块已布局浙江上虞基地与天津基地,新材料研究院总投资超1.5亿元,定位单体和聚合物研发、应用研究和分析检测。拥有4名国家级,2名省级等高层次人才,荣获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专利一等奖等荣誉。新材料版块现有的PPS、PPA及IPDA、HDI等产品核心,未来产能储备均展现出高度竞争力,体现了企业战略与国家导向的深度共振。
![]()
在先进基础材料领域,“十五五”规划将特种工程塑料列为重点突破方向。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实施年产3万吨聚苯硫醚(PPS)、1万吨高温尼龙(PPA)产业化项目,现已实现聚苯硫醚(PPS)全品类量产,成为国内唯一覆盖纤维级、注塑级、涂料级产品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材料板块营收增长显著,核心驱动力正是PPS的量价齐升。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随着“十五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和未来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深海空天开发等)的发展需求,新材料市场前景广阔,将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增长模块。
![]()
“十五五”规划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尤其关注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在新和成天津南港工业区的项目工地上,依托自主专利技术、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尼龙新材料项目计划建成共50万吨己二腈—己二胺、40万吨尼龙66产能,预计2027年一期投产,投产后将启动二期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将构建自主可控的“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一体化产业链,带动区域尼龙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作为尼龙66生产的“咽喉”原料,己二腈长期以来因技术壁垒高被英威达、巴斯夫等海外企业垄断,其价格波动曾深刻影响我国汽车、军工、电子制造等关键行业发展。新和成百亿项目的投产,有望将我国尼龙66的自给率从当前的40%提升至70%,成本下降幅度达千元/吨,显著提升国内供应链安全水平。
在生物基材料赛道,新和成黑龙江基地聚焦生物发酵领域,形成VC、Q10等维生素与氨基酸两大产品集群,与现有VA、VE、营养品制剂与复配相关产品协同发展。公司建有专门的生物发酵研究院,深度布局前沿生物科技,这种“生物+”战略既响应了规划中“绿色低碳材料”的发展要求,又为未来切入可降解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赛道储备了技术能力。
随着天津尼龙项目推进,公司估值溢价空间值得期待。在“十五五”新材料自主化的国家战略驱动下,新和成正经历从“化工龙头”到“全球精细化工与新材料领军企业”的质变。三季报验证的盈利韧性、四大成长板块的协同发力、与政策高度契合的产业布局,展现了新和成韧性成长的动能。从长期视角出发,新和成或许是值得投资者重估价值、重点关注的优质配置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