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式亮相四个月后,“新秦创原”拿出了“新”动作。
11月3日,在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交流会上,揭牌不久的“秦创原创投公司”不仅拿出了科创母基金首批签约子基金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全面刷新了对秦创原科创服务的纵深迭代。
作为陕西版科创投资平台,两手都要硬的策略自此首度曝光。
01
34亿:“头部”云集
作为秦创原创投公司的核心抓手之一,百亿科创母是当日大会的亮点之一。面对当日的签约名单,首要印象是巨大的突破。
例如效率上的突破。8月底科创母基金发布了遴选公告(公示期1个月),到今天首批子基金正式签约,满打满算两个月的时间,中间还间隔一个国庆小长假。对比业内平均落地时间,确实相当迅速。
这种高效并非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是源于团队的高强度投入与流程优化。
得益于母基金团队在流程设计进行前瞻性布局,采用了“预筛选、标准前置、并联推进”的模式,最终从71家报名机构中,筛选出7家,接近十分之一的通过率,已足够说明精益求精。
![]()
首批7家管理人风格特征鲜明,值得逐个解析。
首先来看外埠4家。
最引人注意的是“央企代表”诚通科创基金,系其首次入陕,背靠“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中国诚通,管理着“全国首批首支中央企业创业投资母基金”,“首家”与“首批”均指向探索突破之意,基于此对本土项目的挖掘令人期待;
深创投身为业内标杆,累投企业超1700家,在“投早投小投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国家战略导向+市场化运作”的中国特色风投道路,这次以“未来产业”命名基金在体系内尚属首次;
背后站着“大基金”的国家队超越摩尔,锚定半导体全产业链,投资项目超60个,已投上市科创板公司包括源杰科技、佰维存储和精进电动等。陕西作为全国半导体重镇之一,随着西安奕材上市和芯业时代8寸线等取得重大推进,产业氛围再度蒸腾,时逢“大基金”操盘手超越摩尔重磅入阵,碰撞效果绝对惊艳。
众投湛卢(三期)的出现,即在意料之中,又超乎想象,因为此前我们相继跟踪其一二期的动作(详见《》《》),随着中兴日益重注陕西,西安基地已跻身集团核心产业基地的局面已形成,对存量科研和产业资源的依托发力投资,就为第三期基金运作提供广阔想象。
![]()
接下来是本地3家。
西高投是本地老牌国企创投机构,近年来对“投早投小”的倾注日益加码,数据显示近3年进一步攀升至67%,以旗下西北首支“小升规”科创基金的“繁星基金”为抓手抢跑本土投早投小,锤炼出独到经验。
鸿德源创和西部优势资本,背后分别站着陕西重点产业链“链主”陕汽,以及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陕投集团,随着之前自我主导“大开大合”的产业建设思维逐渐退潮,国企也需借道“资本手段”切入培育战新领域和延链补链,质子汽车的快速成长即为典型。这次两支基金入选,暗含秦创原创投公司团队对国资国企“引领产业”和“投早投小”的刻意引导,以便更快跨入新阶段。
总之,此次签约的7只基金都将主要投向A+轮之前,充分贯彻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秦创原初心。
02
龙头云集:产业“提级”
会议的另一大亮点——“秦创原应用场景特聘专家与投资行业顾问”签约环节,同样引人注目。
从签约阵容上看,已涵盖多个维度。具体包括中航工业、中国兵器、陕煤、法士特等9家国字头产业龙头企业;斯瑞新材(688102)、航发动力(600893)、三角防务(300775)等8家上市公司;以及华西慧创微电子、西北有色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这个名单中,华西慧创微电子引人瞩目。
这是2024年末由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主导成立的研究院,实质上“1个民营研究院串起3家顶级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打破了传统“单一公司联动单一高校”的旧模式,并致力于化解“大型机构普遍撒网”、“小机构选择赌一把”的投资痛点,化解“多方技术陷入合成谬误”的集成难点。(详见《》)
吸纳所有敢于创新的力量,这是秦创原创投公司跨出的重大探索。
![]()
签约的人物也值得重点关注。
特聘专家多来自企业技术一线。例如中航工业首席专家岳亚洲,兼任航空工业自控所副总工程师,研究方向覆盖量子传感、惯性传感器等,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50余项,科研实力突出;此外,中国兵器、法士特、陕煤等企业的科技部长或主管也出现在签约名单中。
![]()
投行顾问则主要是陕西产业投资领域的“大咖”。例如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严建亚,其在创投领域的活动相当频繁,已组建三元航科(持股33.98%)、三元航科成长基金(持股85.37%)等,投资了华鹰航空、天成航材等企业;再如李泽新掌舵的西测测试(301306),出资5150万元出资玖沣资本与陕投基金。(详见《》)
这些举措再次传递出“在转化中追求产业优先”的信号,因为秦创原创投公司已深刻认识到:教授创业的一大难点在于跨越技术与产业之间的鸿沟——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故此,秦创原创投公司将“钥匙”对准了由产业方指引科研成果的“锁孔”,即由市场化力量引导双向融合。
![]()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引入“产业优先”思路是目前“新秦创原”最大的变化之一,不再盲目追求撒胡椒面,而是在做实耐心资本之余,致力于打造成果持有方与成果转化方的耐心环境,将一切催化剂摆在“市场指挥棒”之下,久久为功的意图就此萌发。
03
秦创原2.0:全域“探源”
与百亿母基金同行,构建“陕西科创金融大生态”是秦创原创投公司的另一项核心抓手,这个志在联动高校、地市、国资,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的大计划之下,秦创原创投公司选择了“最辛苦却最有效”的突破点——“从源头上抓上每一个星星之火”。
其核心战法是——按科研投入强度获取量实施分类协助,最终实现全域覆盖。
众所周知,仅以高校为例,尽管“三项改革”的氛围已初步形成,但受限于诸多原因,各高校进展差异显著。西交大和西工大等高校已走在前面,不仅建立了自有资产管理公司,也构建起内部支撑体系。然而,还有许多高校仍处于默默耕耘的状态,转化能力尚未充分激活。如果将视野放大到全社会层面,更多新型研发组织、民营企业自有研究体系,还脱离在创投资本关注之外,其信号更难反馈到母基金领域。
![]()
面对这一现状,全域探源自此启动。
第一步:以“扫描机制”拿到“科研投入强度大数据”。即所有拿到省市区科研经费的主体都要成为“入表项目”,这就意味着其工作团队要对接科技、教育、发改、工信、国资等诸多主体,从源头上锁定第一缕阳光。
第二步:以“筛选机制”确定“科研主体大分类”。即按所获资金体量、技术领先程度等不同指标对“入表项目”进行分类,其间会将“早期项目”排入优先级。此一过程会引入 多部门、各层级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共议的决策体系。
第三步:以“产品机制”实施“金融服务大升级”。即针对不同项目提供不同产品及服务,例如前20%的“入表项目”有望获得母基金推动的股权投资,30——50%的“入表项目”可享受综合金融服务,其余则可以获得联络员的紧密联动,后续一旦有革新,所配服务即刻升格。
第四步:以“活动机制”推进“创新主体大扩容”。即通过路演日、创投日等地面活动持续扫除盲点,覆盖新兴点,最终做到“没有一个遗漏项”。
面对这一规划,我们最清晰的感受是:信息畅通与利益共享将成为上述机制的核心,其间科创母在事实会扮演灵魂角色,在“项目池”与“资金池”间推进双向盘整,共同奔流进“陕西科创大生态”,从而在科创主体与创投机制之间,达到永续的正循环。
![]()
在当日现场,为了强化“全域金融服务”的支撑,秦创原创投公司分别与多家机构签订协议,已经初步显示出“产品机制”的雏形。
项目早期初创阶段:携手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升级推出“秦创人才贷 2.0”。该产品较此前覆盖人才范围更广,且在授信条件与利率上进行调整,使其更贴合陕西的科创生态。
项目早期的中试阶段:联合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创新“中试贷+中试险”组合产品,该产品采用“银行信用贷款+保险风险分担”双轨模式,既可以精准匹配企业中试阶段的资金需求,亦可以通过保险产品覆盖中试阶段关键风险保障。
项目的成长阶段:联合人保财险、招商银行,试点推出“投贷保”综合服务。其中包括对企业研发成果的保护,以及可以凭借“研发保单”提升银行授信额度。试点过程中已经有企业通过该模式获得3000万元纯信用贷款,利率低至2.4%。
数据要素保障阶段:联合人保财险与陕西丝路数据交易中心,推出“秦数保”。该产品通过双层保障机制,为企业的数据交易构建“保险托底线”,降低数据流通合规成本。
![]()
以上四类产品仅是秦创原科技金融产品矩阵的一部分。目前,秦创原创投公司已上线89项金融产品,包括62项科技信贷、16项科技保险、11项科技担保,并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4款专项产品,实现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纵观秦创原剧变的四个月,金融棒棒糖最深的感受是:“产业优先”已成为“新秦创原”的鲜明标签,一个陕西版科创投资平台正加速跃升。更重要的是,围绕“数据、分类、升级、扩容”的机制创新,势将成为“新秦创原”最新出发的坚定基石。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