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来管管我们啊!我大半辈子攒的钱全砸里头了,钱没了,我也不想活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十年前e租宝、“1040阳光工程” 都爆雷过,到现在还有人信这种“钱生钱”的鬼把戏,最后掉进骗局,连本儿都赔光了。
![]()
谁都知道投资有风险,稍不注意可能把家里底子都赔进去,但不少人就是存着侥幸:“凭啥他能赚钱,我就不行”?
就靠着这份心思,再加上旁人在旁边煽风点火,投资者很容易脑子一热,往里头投更多钱,
![]()
这次卷钱跑路的鑫慷嘉,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让投资者相信它的呢?
鑫慷嘉摆局欺骗老百姓
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富“炼金术”,最终将200万人的希望与血汗,在短短48小时内,炼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129亿,这笔巨款凭空蒸发,留下的是无数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悔恨。
![]()
鑫慷嘉的故事,我们不能只从表面看,需要把这套把戏拆开看,到这时你会发现,它能成功让那么多人,在见识过e租宝等无数前车之鉴后依然飞蛾扑火,靠的就是三板斧。
而这三板斧就是构建一个让你无法置疑的场景,植入一个让你无法抗拒的心锚,以及营造一个让你自我麻醉的社群。
![]()
骗子的第一步,永远是搭台唱戏,鑫慷嘉这出戏的舞台,选在了贵阳的城市地标——国际金融中心最贵的楼层。
当投资者走进那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办公室时,怀疑的种子还没来得及发芽,就已经被眼前的气派给震慑住了,物理空间的压迫感,直接传递了一个最原始的信号:我们有的是钱,我们有实力。
光有本土的“豪”还不够,必须要有国际的“洋”,于是,鑫慷嘉摇身一变,自称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的中国分站。
![]()
为了让这个身份板上钉钉,创始人与所谓迪拜总部人员的合影被四处展示,对普通人来说,这层跨国背景遥远而神秘,根本无从查证,只能选择相信。
如果说国际身份是给骗局镀上了一层金,那么“国家信用”的背书,就是为其装上了刀枪不入的铠甲,他们伪造了与“两桶油”等大型国企的合作合同,甚至制作了签约。
![]()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国家队”就等于绝对安全,这个弥天大谎,巧妙地利用了民众对国家力量的天然信任感,将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包装成了有官方背书的准国家级项目。
最终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鑫慷嘉披上了一件“慈善”的外衣,鑫慷嘉热衷于进行各种公益秀,一会给希望小学捐款,一会又为洪灾地区捐物,这也让很多人对鑫慷嘉深信不疑。
![]()
但镜头之外,那些捐赠的物资不过是些道具,转账的资金在账上溜达一圈后,便会悄无声息地流回公司,这些伪善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塑造企业良心的形象,为这场惊天骗局,抹上最后一层圣洁的油彩。
当宏大的“叙事背景”搭建完毕,直击人心的诱饵便该登场了,鑫慷嘉的核心骗术简单粗暴,却又精准无比:承诺每天高达1%到2%的惊人收益。
![]()
这意味着,你投资10万元,每天躺着不动,就能收到2000元,这已经不是理财了,这简直就是一台“每日印钞机”。
为了让这台印钞机看起来更真实,他们开发了一款提现软件,受害者们每天在App里看到自己的资产以迪拜的货币“泰达币”(USDT)的形式飞速增长,那种数字跳动的快感,足以麻痹任何理性的神经。
![]()
这些虚拟的数字,还能轻松转换为实打实的人民币提现到账,初期的小额提现顺畅无阻,进一步强化了这场财富游戏的真实性。
但光靠高额返利,还不足以形成病毒式的裂变,鑫慷嘉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那套传销式的“拉人头”模式。
![]()
你介绍一个新人成功投资,就能获得一笔不菲的佣金,这种社交裂变的玩法,将每一个投资者都变成了推广者,昔日的朋友、亲人、邻居,都成了潜在的“下线”和业绩。
当金钱奖励还不够刺激时,更具诱惑力的终极大奖便粉墨登场:只要你能拉到500个下线,公司直接奖励一辆豪车,为了让这种诱惑具象化,鑫慷嘉频繁地举办各种发布会,在现场上演一幕幕发豪车的戏码。
![]()
在聚光灯下,那些“成功者”手握车钥匙的激动模样,也算是彻底点燃了旁观者心中的心理,他们觉得“凭什么他能发财,我就不能”。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投资者不再是单纯的受害者,他们的身份悄然发生了转变,为了拿到更多的佣金和奖励,他们开始主动为骗局辩护,用自己最初尝到的“甜头”去说服身边更多的人。
![]()
就这样,一张由欲望和人情编织的大网,覆盖了贵州、广东、四川、江西、山东等多个省份,将超过200万人卷入其中。
骗局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它有多高明,而在于它能创造一种“共识”,让身处其中的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
鑫慷嘉的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熟人社交圈的渗透,很多受害者,特别是那些缺乏防备心的中老年人、急于发财的个体户以及想赚点零花钱的宝妈,他们最初的信任并非来自对项目的判断,而是源于对推荐人的信任。
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个体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狂热所吞噬,在无数个投资者群里,每天刷屏的都是晒收益的截图、感谢公司的肺腑之言和对未来财富的美好憧憬。
![]()
这种封闭的社群环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和回音壁,所有正向信息被无限放大,而任何质疑的声音都会被视为“挡人财路”,遭到群起而攻之。
事实上,外界的警报并非没有响起,迪拜官方和宜宾财政局都曾发布过相关的风险提示,但这些警告传到投资者社群里,却被轻易地定性为“谣言”和“恶意中伤”。
在每天2000元收益的诱惑面前,官方的风险提示显得苍白无力,人们宁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
这种集体的非理性狂热,在骗局崩盘前夕达到了顶峰,就在平台已经出现提现延迟等各种问题的前一周,每天依然有高达1.2亿的资金疯狂涌入。
所有人似乎都杀红了眼,坚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侠,梦想着在崩盘前的最后一秒钟胜利大逃亡,可是他们盯着的是那点高额利息,而骗子盯着的,是他们全部的本金。
![]()
尽管这样,所有用谎言吹起的泡沫,终有破裂的一天,6月25日,鑫慷嘉的提现软件开始出现大面积失败。
起初,大部分人还抱有幻想,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系统卡顿,他们中的许多人,前一天还在劝说亲友加仓,此刻仍在群里互相安慰,殊不知,在次日6月26日,平台彻底关闭,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财富神话,宣告崩盘。
![]()
骗局的策划者,早已为这一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在崩盘前的关键时刻,他们迅速完成了公司法人的变更,将自己与这家空壳公司撇清关系。
同时,通过早已注册好的其他公司,他们用不到48小时的时间,就将高达129亿元的巨额资金转移得无影无踪,随后携款逃往国外,试图彻底规避法律的制裁。
![]()
这种手法,与当年卷走110多亿逃往日本的“千屹平台”刘氏兄弟如出一辙,当消息传来,无数人才如梦初醒,他们之中,有人投进了一生的积蓄,有人卖掉了唯一的房产,有人押上了全家人的未来。
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派出所门口,挤满了前来报案的人,他们茫然、无助,脸上写满了绝望,只能在此等待一个渺茫的消息。
![]()
讽刺的是,直到此刻,一些投资者群里依然有人在为骗子辩护,坚称“老板只是去国外谈更大的项目了,很快就会回来”,这种深入骨髓的自我欺骗,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但面对如此规模的资金转移,最终也只成功冻结了1亿多元,与被卷走的129亿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
![]()
更可悲的是,在这场灾难之后,还衍生出了次生骗局,一些团伙冒充“专业追款团队”,对已经血本无归的受害者进行二次诈骗,在他们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