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江县一间光线昏暗的老屋里,14岁少年张辰轩(化名)正伏在旧书桌前温习功课,满墙的奖状见证着他的努力。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这位少年眼中的光:在校,他品学兼优。在家,他用稚嫩的肩膀替爷爷分担生活的重担。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爷爷在,有地方住,有学上,挺好的。”
如今,这位乐观的少年正被“希望小屋”的温暖点亮——在共青团连江县委的支持下,张辰轩成为2025年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希望小屋”的重点帮扶对象。该项目精准聚焦福建省内6至16周岁、在民政系统建档立卡的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青少年群体,切实改善他们简陋的居住环境和缺失的生活设施。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标准,连江县青少年事务社工与专业施工团队在充分尊重张辰轩和他爷爷意愿的基础上,多次上门沟通设计方案。“我们想给孩子一个独立、明亮、安全的空间,让他能安心学习、愉快生活。”负责该项目的团属社工小林说。
还有许多“张辰轩”的生活也在福州被这项温暖工程改变。2025年,共青团福州市委共申报建设“希望小屋”54个,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60万元。在共青团福州市委的组织下,各区县团干部与社工组成的团队陆续深入辖区,联合精准摸排,耐心倾听需求,稳步推进“希望小屋”项目落地生根。
改造不仅是换一张书桌、刷一面墙,更是为服务对象筑起一个能安放梦想的角落。最让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金婧婷难忘的,是孩子们走进“希望小屋”的眼神——从最初的拘谨闪躲,到凝神细视,最后闪现出惊喜的光芒。“他们还会忍不住伸手摸摸书架,小声说,‘原来我的房间可以这么干净、漂亮’。”
![]()
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为受助对象赠送“微心愿”(共青团闽侯县委供图)
金婧婷全程跟进了闽侯县22户受助对象之一赵向阳(化名)位于上街镇的“希望小屋”建设。当她看到工程队一点点铲除旧墙皮,涂上明亮的乳胶漆,阳光透过新换的窗帘洒进来时,感觉整个房间突然“有了呼吸”。
今年8月,闽侯县白沙镇14岁的小程也迎来了“希望小屋”的完工。崭新的学习桌椅、可调节护眼灯、铺上蓝色床品的实木床、简约衣柜、遮光窗帘……焕然一新的房间令他激动不已。闽侯县的工作人员和白沙镇的团干部带领“好年华聚福州”大学生志愿者走访询问改造满意度和改进建议时,还为小程带来了他在“微心愿”里提到的篮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
![]()
闽侯县上街镇青年志愿者为受助家庭搬运物资(共青团闽侯县委供图)
7月30日,由共青团闽侯县委主办,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闽侯县“小青帆”——“‘益’路同行”乡村儿童公益夏令营在闽侯县文化馆小剧场正式开营。活动主要服务对象为闽侯县域内“希望小屋”“梦想启航点”受益儿童。该活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机制,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六个一”特色课程体系,进一步为乡村儿童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的成长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此举也是共青团闽侯县委以“希望小屋”系列行动为抓手,精准发力破解乡村儿童成长难题,构建起全方位关爱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
连江县青年志愿者到受助者家中探访(共青团连江县委供图)
“除了物理空间的改造,持续关爱更是书写‘希望小屋’长效关爱‘后半篇文章’的关键。”共青团福州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共青团闽侯县委,共青团福州市台江区委也积极对接爱心企业,组织帮扶对象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帮扶对象实现“微心愿”;共青团连江县委为帮扶对象招募“一对一”志愿者和团属社工,组成24对“成长伙伴”;法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课业辅导支持……各区县团委组织社会工作者常态化深入村社、学校,围绕安全自护、人际交往等主题开展专项活动——这些看不见的“养分”正一点点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学习力”“运动力”“自护力”在青少年身上扎根生长。“希望小屋”的故事,远不止一砖一瓦的堆砌,让每一名乡村儿童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才是“希望小屋”的终极梦想和精神内核。
来源:福建青年 编辑:莫晓兰 校对:韩穆颖 校审:余运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