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会谈结束后,两国关系刚出现回暖迹象,美国方面却又开始“旧病复发”。
![]()
(贝森特)
据报道,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威胁中国,声称如果中方重启或继续限制稀土出口,那么美国政府已准备好重新加征巨额关税。话音一出,舆论一片哗然,要知道,中美刚刚达成缓和贸易争端的一系列“休战”共识,美国方面转头就抡起大棒,美国这套反复无常的“贸易恐吓术”,似乎又要上演。
面对美方的翻云覆雨,中方的反应冷静而坚定。1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的磋商成果,已经证明“对话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威胁和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她强调,当务之急是中美双方应当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在釜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为中美经贸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这番表态看似温和,实则蕴含强烈信号:中方不接受讹诈,也不会被讹诈吓倒。
![]()
(特朗普和美国高官)
据介绍,在10月30日中美联合发布的经贸磋商安排中,美方宣布暂停实施针对中国海事、物流与造船业的301调查,为期一年;中方也同样暂停了反制措施。这是两国自贸易摩擦以来少有的“互释善意”。但还不到三天,美国就通过贝森特的嘴,把威胁重新摆上桌面。这样的反复,不仅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也暴露出一种顽固心态——“好了伤疤忘了疼”。
![]()
(稀土开采)
美国的“疼”,很大程度来自稀土。稀土是芯片、导弹、电动车、电机等核心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料,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开采、冶炼到分离提纯,中国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成本低、技术成熟、产能稳定。美国虽然曾多次试图“去中国化”,最终都不成气候。也正因如此,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方的芯片、高端制造、军工等产业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第一次让美国尝到“卡脖子”的滋味。特朗普上台后,挥动关税大棒,将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列入征税清单,试图以经济压力换取政治让步。然而中方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实施了坚决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大豆、汽车、能源产品征收对等关税,并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削弱美国农产品的影响力。
![]()
(贝森特和特朗普)
最终的结果是,美国通胀飙升,制造业成本增加,农民抗议四起,特朗普不得不在关税问题上松口。如今贝森特却依旧抱着“从实力出发打交道”的冷战思维,幻想用关税威胁中国,显然是打错了如意算盘。
如今,贝森特再次威胁中国“若敢限制稀土出口就加征关税”,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真要打起稀土战,受伤的只会是美国。
相比之下,中国的战略定力显得更加从容。中方从未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但也绝不会任人摆布。商务部早已多次重申,稀土是战略性资源,中国有责任、有权力依法进行出口管制,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面对美国的讹诈式外交,中方坚持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态度,既显示理性克制,也是在为中美关系留下一丝修复空间。
![]()
(中美合则两利)
但贝森特的言论显然有悖于中美元首共识。他的威胁言论,等于在向世界释放一个信号——美国的承诺不可靠。如此一来,釜山会谈的成果不仅可能被稀释,更会让外界质疑中美关系是否真的迎来“稳定期”。
美国的问题在于,它总想在竞争与合作之间“两头都占”。既要中国市场的红利,又不愿承认中国的产业主导地位,还时不时挥舞制裁大棒。世界早已不是“美国说了算”的时代,中国不会被威胁,也不会为美国的短视政策买单,贝森特也好,或是其他美国政要也好,如果到现在还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只能说是美国的悲哀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