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
这句话的含金量,如今在咖啡行业还在上升。最近,老大哥星巴克闷头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美国总部正尝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实验,探索以AI技术更多协助和赋能咖啡师,放在整个行业无疑是超前布局;第二件事,在中国市场哪怕顶着无数压力和审视,它还是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财报。
几组数字可谓是实打实的增长,星巴克中国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到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同店销售额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9%。从具体门店来,中国业务上门店数量在季末突破了8000家,更可贵的是,经营利润率始终保持在健康的两位数水平,经营利润与利润率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表示:“新开门店所展现出的强劲经济效益,成为我们持续开拓中国市场,把握广阔发展机遇的强劲动力。”
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咖啡市场来看,可以说这份财报增长数据的含金量十足。都知道咖啡市场够卷,各种后浪激烈冲击,很多品牌别说增长,连能活下去都成了奢望。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咖啡行业净增长率仅为27.21%,有45444家咖啡门店消失。
很多同行还在拼命自救,凭什么星巴克还能展现出难得的增长韧性?
答案就一句话,埋头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做到人无我有。
![]()
创新,是星巴克赢来稳定增长的定心丸
![]()
在战略层面看,一家企业是否持续获得增长,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否有能够穿越周期的差异化经营优势。
很多高端咖啡门店遭遇困局,不只是客单价高的问题,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是,消费者能从35元一杯的饮品中获得怎样的独特增值体验;同时,中小品牌靠价格战也难生存,甚至开店不到一个月就难以为继,说到底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第二就是在潜力趋势上做提前布防。
这些年,咖啡行业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味道比拼,转而进入一个由场景、产品和体验共同驱动的立体化竞争时代。
Z世代的代际变化和需求升级,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不仅将咖啡视为功能性饮品,更看重其作为社交货币和生活方式载体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许多品牌都在加速推出联名款,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新模式,比如健身咖啡馆、彩票咖啡店、“村咖”等跨界形态。
![]()
但纵观一众玩家,表面上是体验颠覆,实际上大多还是停留在复制粘贴的玩法上:买一杯送一杯,什么火就卖什么,营销逻辑是“同行有什么,我就卖什么”,时间长了人们并不新鲜,更对品牌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
这也说明,品牌和用户之间不是蜻蜓点水的泛泛之交,而是通过更多深入细节和场景化的体验,让用户感受到品牌的独特价值,从而才有下一步转化成死忠粉的可能。
行业从野蛮生长发展到理性竞争,经历过无数次洗牌,所有玩家活下去的核心就是: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的差异化护城河。
其实,这也是星巴克能够做到稳定增长的原因。能够在巨变的环境下守好江山,背后答案只有一个:创新。
![]()
纵观星巴克近年来的战略动作,都是在此思维下的逐一破局。从产品、会员运营再到门店都是如此。比如产品坚定差异化。不是跟风复制模仿其他同行的爆款,而是要自己大胆创新,尝试引爆风味潮流,用很多独有的打法,稳稳走出星巴克式创新。
![]()
与年轻人深度同频,才是最有效的创新
![]()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品牌有效的创新?
一切考量最终指向的还是用户体感,尤其是以年轻人为头阵的群体消费动向,往往是一个企业的增长引擎关键。
泡泡玛特的创新,是挖掘到年轻人的情感需求,率先用"丑萌"美学和盲盒机制成功触动年轻人;老铺黄金则是巧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一个镯子承包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想象。
星巴克的创新亦是如此,能够获得年轻人的双手投票没有捷径,它用行动证明:从来没有过时的品牌,只有过时的思维。
1.有的放矢,让创新落到体验真实场景。
纵观市面上一众爆品,星巴克走的爆品路线相当独特。咖啡的创新不能光有营销一个卖点,重要的是读懂中国消费者。
年轻人的个性化,自然而然会产生多元化消费需求。星巴克就针对年轻人的各类消费偏好和消费心理,有的放矢。
典型如系统性创新的、星巴克自主研发的“真味无糖”系列——行业第一个将原有风味糖浆中的风味与糖分完全分离的创新,这一搅局直接颠覆了行业的认知。可以随心选择甜度,但风味却完全“不打折”,多个饮品品类都能用。
![]()
这样一来,消费者自己定制,足足高达500多种搭配组合,对于无糖需求又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说,“每天都可以换一种风味喝美式”,无异于直接打开新世界。不少人纷纷分享自己的独特搭配,在小红书上生成不少“星巴克推荐清单”,每个都是妥妥流量密码。
![]()
同样的创新策略还有非咖系列产品矩阵,这是星巴克首次发力非咖场景,切分用户一天中更细的消费场景,光听业务并非星巴克独有,除了依托于高品质的真茶真奶,满足年轻人喝的更健康的需求,它做到了一个关键打法:客制化的极致体验战略。
![]()
从调甜度、更换不同奶基底或茶底,到为饮品定制风味等......想一想,这个产品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专属于你个人的口味偏好,算得上某种“隐藏菜单”,也是一种很难用价格衡量的情绪价值,年轻人怎么抵挡得住?
这样的案例在星巴克还有很多,口味上也有类似的深度创新,比如行业少见的限定金桂新品成为“秋天第一杯咖啡”的爆款之一、香水粉椰系列接连创下销量记录,其实背后逻辑还是共通的:主打一个人无我有。
![]()
用户最先感知的一向都是产品。在产品力上,星巴克始终有一套自己清醒而独立的思考:不单纯卷速度,而是聚焦高质量,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
2.情绪价值消费潮流下,当工具人不如成为“情感搭子”。
这些年,当“第三空间”的概念不再稀缺时,咖啡同行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比拼谁的空间规模更大。这也就导致“第三空间”越来越多,然而年轻人早已不满足单一的“办公空间”功能,甚至逐渐对这个词变得无感。
与此同时,他们不再仅仅为“实用工具性”买单,更看重产品带来的情绪愉悦、身份认同和兴趣共鸣。感知到市场的情绪价值需求变化,星巴克果断带头开启改革:“第三空间”升级——将空间大胆经营为内容。
一方面,对准年轻人的兴趣。比如找到小红书深度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精选1800余家门店,于是就有了人们看到的以宠物、手工、骑行、跑步为核心的四大主题“兴趣社区空间”。
这些主题空间不是简单的场景改造,而是有条不紊地针对不同兴趣群体需求的精细化设计:宠物友好空间会为萌宠提供免费的爪布奇诺与专属休息区;骑行、跑步友好空间顾名思义,也是向爱好者提供免费补水和休憩服务。对于很多同好而言,星巴克显然成了他们在追求兴趣爱好过程中最懂小心思的“搭子”。
![]()
比起设施上的满足,在我看来,更值得细品的还是“同好聚集地”的模式创新——一群有着相同兴趣的年轻人在主题空间“碰头”,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社群文化、一种稀缺的真实社交场景:热爱骑行的伙伴组织路线推荐活动、热爱萌宠的人彼此分享养猫养狗心得,大大增强社交的真实性与共鸣感,更能延长在星巴克的时长和粘性。
另一方面,除了围绕兴趣打深打透之外,星巴克还对准一件事:做年轻人的“精神疗愈者”。
![]()
艺术文化本身就是“疗愈高手”,精神力量比各种物质都管用,星巴克在中国大胆开出五家非遗概念店,每个门店聚焦不同国家级非遗技艺文化,通过艺术装置、织物创作与限定饮品,致敬中国文化的匠心技艺。
![]()
门店如同一间间“小型展馆”,年轻人能够从中获得更广义的体验——可以是非遗文化审美震撼,也可以是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联结,更可以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共鸣。不少网友更是在网上发出小作文式的感叹,“看着就很治愈”“学到了,爱上了白族扎染”。
![]()
在陌生人社会里,内容往往是打破隔阂的最佳纽带,从而让星巴克从商业场所转变为年轻人的“情感联结地”,用户去了门店后还会在网上进一步传播,形成更大的能量场,吸引更多的“同好搭子”前来体验。连星巴克老粉都惊讶:“星巴克,你让我感到熟悉又陌生。”
从产品到门店,以用户角度的创新,自然也会获得市场的买账。
![]()
万千咖啡品牌,
到底该如何突破增长魔咒?
![]()
很多同行总容易陷入某种竞争陷阱:以为只要参与时下流行的价格战抑或营销模式,就能生存。殊不知让自己陷入产品同质化窘境、甚至不打价格战就流失客户。
当同行还在为创新和增长绞尽脑汁,稳定增长的星巴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让很多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第一,聚焦“高质量”,带来超出预期的体验。
胖东来内部曾有说法,“最好的创新是品质。”
就拿会员体验来看,星巴克就在不断给出新的“惊喜”。与中国东方航空 “东方万里行” 会员体系全面打通,为双方近2亿会员开启 “啡行模式”。
![]()
会员互通=双倍快乐,不仅很多老会员发现原来坐飞机还能享受免费星巴克、免费空中WiFi,还有乘客更是坐上了云南咖啡专属主题航班,一走进客舱内,行李架、头枕巾等别出心裁展现出咖啡全产业链故事,彻底颠覆他对航空的传统航旅认知。在首飞航班上,产品更是重头戏,乘客能品尝到限量云南黄波旁的臻选冷萃咖啡,独特口感也是让其连连称赞,“将bean to cup真的带上了万里高空!”
![]()
这些不断丰富的会员体验创新活动,直接提升了会员活跃度与留存率。落到财报上,截至本财年末,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数已达2550万,能创下历史新高也是情理之中。
此外,星巴克在针对外卖配送包装细节上也够死磕,防漏洒杯盖、专用封口贴、坚持冷热分离,就为了保证每一杯饮品的品质,引来网友纷纷感叹,“能不能所有外卖产品都按星巴克这个强度来”、“星巴克是真的很细节控。”
![]()
这个“咖啡巨头”打出的牌:将创新落到会员体验与产品品质,以及强化服务客户的能力,都是保证韧性的底盘。
第二,坚守品牌价值坚持长期主义。
在中国咖啡市场,光是产品上的创新还不够,需要的是体系化、可持续、长期主义的创新,才能真正释放出品牌的独特价值。
除了咖啡之外,这些年,星巴克紧跟时代的节奏,坚持在“数字化”和“可持续”方面死磕。比如打造创新科技中心,9月对外发布数字化建设成果,利用AI科技的力量强化“千店千面”优势。
![]()
此外,作为世界咖啡巨头,率先与远景集团合作探索减碳创新方法,不仅提前在新风口占据先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担当的价值体现。
![]()
一整套长期主义组合拳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当其他品牌深陷价格战之时,星巴克依然能凭借品牌价值和差异化体验赢得消费者的心。
正如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所说,“创新中坚守,坚守中变革”。的确,近年来星巴克变了很多,从新品、用户体验和第三空间上不断做升级,能看到它肉眼可见的改变。
但没变的是,它一直以用户的视角,充满人文关怀、本土化和务实的方式,保持在市场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正如老用户尝试新品,在细节上就会发现还是那个熟悉的星巴克。
![]()
在喧闹商业世界里,静心走出自己一条独特的营销和创新之道,才能有足够的增长想象去撑起更高的天花板。
这是一种高级的商业战略,同样也是种更高阶的经营哲学。
毕竟,真正持久的商业竞争力,永远藏在与用户接触的每一个细节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