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焦点集中于红军城,据悉普京已下令俄军11月中旬前拿下这座围攻一年多的重镇。这一指令源于俄军对长期消耗的耐心耗尽,更旨在通过关键突破扭转战局。目前俄军已控制城区70%土地,通过分割包围使其孤立,并在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格勒切断乌军补给线,决战进入倒计时。
![]()
俄军未贸然强攻,而是规划清晰:优先扫清外围支撑点,从东、南、西构建半包围圈将红军城变为孤岛。其间精准打击T0515、T0516等关键公路,彻底切断乌军补给命脉,使其丧失反击能力,只能依托工事被动防御。这种“先断粮、再围歼”的战术,既减少伤亡又为总攻奠基。
随着包围圈收紧,乌军补给已从“局部困难”升级为“体系性瘫痪”。乌军尝试“夜间车队+田间小路”运输物资,却遭俄军无人机与“支索-3”电子战系统精准打击,10月以来已有127支补给车队被摧毁。指挥层面更显混乱,前线与基辅通信被压制,增援命令难传达且常遭伏击,甚至出现精锐部队拒绝执行增援命令的情况。
形成稳固包围后,俄军针对矿井、地道内的乌军实施歼灭战:无人机24小时侦察,发现目标后调用“郁金香”重炮炸开工事缺口,投掷温压弹毁灭性打击,最后由特种兵清剿。这套“侦察-炮击-清剿”流程,让依托地下工事的乌军毫无对策。
![]()
被围的5000至上万乌军组织过至少5次突围均失败。乌军采用“尖刀小组集中火力破口”战术,但在俄军无人机与特种兵监视下均被预判。俄军通过无人机锁定目标后调度炮兵打击,乌军突围力量损失惨重。普京更邀请美西方及乌记者观摩战场,瓦解乌军意志,近期乌军每周伤亡超万人,战局呈一边倒。
军事打击同步,俄军展开“传统+现代”立体化劝降:出动飞机抛撒传单,传单由心理学家与前线军人联合设计,直击恐惧、思乡等心理弱点,部分仿外国钞票样式吸引拾取,并结合节日更新主题;炮弹、火箭炮、无人机也用于投放,实现全方位覆盖。
现代技术提升劝降效率:设立“伏尔加”投降频率,乌军可通过对讲机呼叫;传单印二维码链接投降指引频道;“支索-3”系统压制乌军通信并发送劝降短信。俄军还公布战俘营生活视频消除乌军顾虑,展现善待战俘的承诺。
劝降成效显著,已从“零星投降”转向“小股成建制投降”,近期就有一个加强排乌军集体投降。更关键的是劝降与军事打击形成协同:抛撒传单后48-72小时内,俄军会精准打击乌军残余节点,形成“施压-震慑-投降窗口”的节奏,使劝降从被动变主动。
![]()
美西方对乌支持遇“意愿与能力”双重瓶颈:美国援助法案在国会受阻,欧洲多国因能源与通胀压力对输武态度谨慎。即便有援助意愿,红军城“包围圈闭环”也使援助难落地,无人机空投成功率不足15%且多被截获。美西方陷入两难,仅能指责俄军“违反人道”造势,无实质干预手段。
综合判断,俄军11月中旬前拿下红军城概率极高:一是包围圈实现“火力全覆盖”,缺口工事持续受损;二是劝降成果扩大,成建制投降瓦解防御;三是预备队到位,避免攻坚疲劳。红军城陷落将产生连锁影响:俄可复制“劝降模式”;乌失去东部防线,周边压力陡增;美西方或更积极推动谈判。
从宏观视角看,红军城战局不仅是军事决战,更是俄乌冲突从“军事攻坚主导”向“军事与政治博弈并重”转型的关键。随着俄军优势扩大,这场围城战将成为推动冲突进入阶段性调整的重要标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