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 “隐匿危害” 逐一被揭开 —— 不少人以为偶尔胸闷、爬楼气短是 “老了正常”,没当回事,可这些看似轻微的症状,若置之不顾,冠脉狭窄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反复出现,严重时会诱发心梗,甚至发展为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如何科学调理、稳住心脏状态,成了无数患者最迫切的需求。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的孙建平主任,凭借近 30 年中西医诊疗经验,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胸闷、心绞痛反复?中医这样看
“走快了胸口发紧,情绪激动时心绞痛突袭,连安静坐着都觉得气短憋闷”—— 这是很多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从中医理论来看,这类问题多归为 “胸痹”“心痛” 范畴,孙建平主任结合临床指出,核心病机离不开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现代生活习惯正悄悄加重这些问题:
气滞堵心:现在人压力大、常熬夜,容易肝气郁结,气行不畅就像 “管道堵了”,血液没法顺畅到达心脏,进而引发胸闷、胸痛,尤其情绪激动时症状更明显;
痰浊困心:顿顿离不开油腻、爱喝甜饮、久坐不动的人,脾胃运化功能容易变差,湿邪聚成痰浊,黏附在冠脉通道上,导致胸口像压了块石头,气短乏力;
血瘀阻脉:冠心病病情拖久了,血液运行变慢形成血瘀,冠脉狭窄加重,心绞痛发作更频繁,甚至出现夜间憋醒的情况;
心阳不足:不少老年人或体质弱的患者,一到冬天就犯病,受凉后胸痛加重,这是因为心阳 动力不足,没法推动血液温暖全身,心脏也受到了牵连。
护心之路:从中医筑基到中西医融合
孙建平主任能精准抓住冠心病调理的核心,离不开那一身深厚的医术。他师从国家级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郭伟星教授,1985 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1990 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开启临床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内科诊疗经验;
2005 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后续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临床博士学位,期间创新性将 “疏风活络法” 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还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及省级优秀学生称号。
博士毕业后的他又在三甲医院心内科工作多年,亲眼见证西医对心梗急症的抢救优势,也发现不少患者 “西药控指标,却仍反复胸闷” 的问题 —— 比如有的患者血压、血脂正常,可还是常心绞痛,这让他开始思考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近 30 年临床中,他不断磨合:用西医检查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心功能状态,用中医辨证调体质,在北京融科医院出诊多年,帮很多患者跳出了病情反复的死循环。
![]()
中西医结合调理:帮心脏重获安稳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 “易反复、需长期养” 的特点,孙建平主任总结出 “通瘀、化痰、温阳” 三步调理法,每一步都兼顾中西医优势,既控病情又调体质,不少患者从中受益,58 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就是典型例子。
李阿姨此前确诊冠心病,前降支轻度狭窄,服用西药后出现胃部不适,停药又导致心绞痛复发,甚至不敢出门。经孙主任辨证,她属于 “气滞血瘀兼痰浊困心”,随后通过中西医方案干预后胃部不适缓解、胸闷次数减少,一段时间后复查时冠脉狭窄未加重,摆脱了 “提心吊胆” 的状态。
最后,孙建平主任眼神坚定地表示:“只要还有患者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守在门诊一线,继续发光发热,用这几十年的经验和绵薄之力,帮大家渡过难关” 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的支持下,他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未来,他们还会继续这样并肩作战,帮更多人守护心脏健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