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清晨,乌克兰东部波克罗夫斯克,这场被乌军寄予厚望的“北约式空突”,最终变成了集体覆灭,11名特种兵无一生还。
![]()
俄军西部军区随后在官方社交账号发布战场视频,清晰记录下整个过程,让外界直观看到了现代战场无人机主导的残酷一面。
俄国防部称击溃一支乌克兰特种部队
要理解这场“自杀式空突”的荒唐,首先得看清红军城的战场态势,这座从2024年打到2025年的城镇,早已变成俄乌双方的“绞肉机”。
![]()
俄军已控制波克罗夫斯克60%的领土,主力牢牢占据城市东南部的铁路枢纽,以及米尔诺赫拉德东部、西部地区,形成“三面包围” 的态势,仅剩北部一条狭窄通道可供乌军零星补给。
更致命的是兵力差距,据美国战争研究所前线评估,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周边部署约2.3万兵力,配备 T-90M坦克、“龙卷风”火箭炮及无人机集群。
![]()
而乌军在此地的守军仅约3200 人,兵力比约 1:7,且补给线已被俄军切断大半,只能依靠城市北部和西部的残存阵地,用“逐屋防御”的方式层层阻击。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下,乌军高层突然做出令人费解的决定:派11名精锐特种兵,乘2架美国援助的黑鹰直升机,执行“高风险空突”。
![]()
要知道,黑鹰直升机虽有较强机动性,但在俄军密布的无人机监控网下,5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几乎等同于“主动暴露”,后续事实,也印证了这个决策的致命。
不过这场失败的空突,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在无人机主导的现代战场上,北约传统特种战术的局限性正不断扩大。
![]()
过去北约特种部队依靠“直升机快速机动+夜视仪隐蔽渗透”,能在对手防线上撕开缺口。
但现在俄军在前线部署的 “低成本无人机集群”,彻底改变了战场规则,这些无人机单价仅几千美元,操作简单,却能实现“全天候监控+精准打击”,让“低空隐蔽”变得几乎不可能。
因此,这次乌军的空突从起飞到着陆,全程都在俄军监控范围内,覆灭早已注定。
![]()
对乌军而言,这场失败的代价不仅是1名精锐特种兵,还有装备损失,但需注意的是,美国国防部“对乌黑鹰援助计划不变”。
对俄军而言,这场胜利则验证了战术的有效性,俄军可能在顿巴斯其他前线推广该战术。
现代战争已不是“英雄式突袭”能左右的,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乌军若想改善战局,需先解决情报滞后、无人机数量不足的问题,而非寄希望于少数精锐的冒险,否则,类似的团灭可能还会上演。
![]()
如今红军城的战斗仍在继续,乌军援军仍在尝试突破俄军防线,俄军则在加固包围圈,双方每天爆发数十次近距离交火。
这场空突的失败是否会成为“战局转折点”?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无人机主导的战场上,任何脱离体系支撑的“孤军深入”,都将面临极高的失败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