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10月份乘用车销售成绩发布之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纯电车型在逐渐超过插混车型,具体情况如下:
![]()
10月份乘用车销量:436856辆,同比-12.7%,环比+11.1%。其中纯电销量:222559辆,同比+17.4%,环比+8.54%;插混销量:214297辆,同比-31.1%,环比+13.98%;
从 1-10月份乘用车累计销量来看,比亚迪集团全系已经销售了3655718辆,同比+12.94%;1-10月纯电销量:1828462辆,同比+34.5%;插混销量:1827256辆,同比-2.7%;
![]()
而放眼国内新能源市场,行业早已经掀起了"大电池+小油箱"的增程热潮,甚至有的增程车型都配备了80多度的电池包,纯电续航来到了500km。可以肯定的是,电池还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增程车型。
![]()
比亚迪这边也十分清楚用户对于纯电续航方面的追求,以及对综合续航的焦虑。陆续推出了长续航DM-i版本车型,CLTC纯电续航128km、200km已经成为常态,百公里油耗“2时代”也非常普遍。但是,用户并不满意,他们更希望纯电续航300km,甚至更高的插混车型被推出来。
就这很挑战比亚迪工程师的想象,他们以为自己把插混的油耗榨到极致:第五代DM技术通过1.5T发动机44.2%的热效率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亏电油耗2.6L/100km的突破。满油满电续航能达到2100km,就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就能让大家没有续航焦虑。
![]()
他们也坚持认为:"以油为主、以电为辅"的策略,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具有独特价值——3分钟加油即可解决续航焦虑,而同等续航的电池扩容则需增加数万元成本。
也因此决定了,哪怕市场呼声一片,喊着让比亚迪给DM-i车型配上50度以上电池,甚至随大流也配上80度电池,他们也不会去跟随。
因为比亚迪算得很明白:增程式车型依赖固定的"电量到顶才用油"策略是有天然弱点的,像极了大负重马拉松。一边是前段纯电用不上增程系统,一边是用上增程系统时,大电池包成了累赘——短时间充不满。
![]()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即便已经几乎榨干了DM-i油耗,也不会放弃继续死磕。最近通过软件策略降低10%油耗,并且通过OTA更新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消费者对纯电体验的追求正在改变市场规则。智己、昊铂等品牌推出的大电池增程车型,CLTC纯电续航已突破450km,直接冲击着DM-i车型110-160km的纯电续航上限。
![]()
比亚迪显然意识到了这一压力,在海豹07 DM-i等新车型上,纯电续航已提升至230km,同时通过9000T压铸生产线实现车身减重150公斤,间接弥补了电池扩容带来的重量增加。这种"有限度的电池扩容"策略,显示出比亚迪在技术路线上的务实调整。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两种技术路线对用户场景的不同假设。DM-i系统默认用户充电条件有限,通过"油电同价"策略吸引燃油车用户转型——在无家充条件下,其每公里成本0.24元与商用电价下的0.225元基本持平。而增程式则笃定充电便利性将持续改善,通过大电池实现"市区用电、长途用油"的理想化体验。
![]()
这种差异在电池技术迭代中被进一步放大:比亚迪第二代插混电池虽将快充倍率提升至5C,但10.08kWh的容量仍无法与增程式的66kWh相提并论。
未来竞争将聚焦于三个维度:电池成本下降速度能否支撑DM-i适度扩容,AI能量管理能否进一步压榨现有硬件潜力,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是否动摇"油电同价"的底层逻辑。
比亚迪的选择已经清晰:在坚守DM-i混联架构核心优势的同时,通过电池迭代(如二代刀片电池5C快充)和轻量化技术(一体化压铸)有限度接纳大电池趋势。
![]()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困境的本质是对未来出行场景的预判。若充电便利性在3年内显著改善,大电池增程式无疑更具前瞻性;若加油仍是主要补能方式,DM-i的全场景低油耗优势难以替代。比亚迪的坚守其实是对整个行业在电动化过渡期的集体焦虑与探索。这场"大电小油"与"DM-i"的博弈,最终将由用户用脚投票,在市场的天平上决出胜负。
但是即便进入纯电时代,比亚迪榨干每一瓦电的执着也一直在提升,智能多合一系统、新一代电机、新一代电池都是比亚迪不断追求的结果。
笔者认为,其实市场有的时候很盲目,本质上用户购买的是最低成本的出行方案:用最少的钱,最少的时间,实现从A到B的转移。比亚迪做到了,但是没有让用户有选择的情绪价值。
![]()
放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背着100斤的干粮去上海拔几千米的山峰,到了山顶没有粮食了,才开始打野补充干粮。基本都是带着一定的干粮,边走边给自己补充粮食。这就需要比亚迪不能光喊着“我吃的少”,而是要告诉大家:我有动态补充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