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这种曾经比白银还昂贵的金属,如今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它不仅是手机、汽车、建筑材料的核心原料,更是新能源和电动化时代的战略资源。
据华尔街见闻10月30日消息,铝价突破三年新高,欧美国家围绕铝资源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欧洲能源危机逼停了本土铝厂,美国加征关税,欧洲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矛头直指全球铝产能占比高达58%的中国。
这场铝资源战的背后,到底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还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延续?
![]()
铝的战略地位正在被重新定义。
作为一种轻便、耐腐蚀、导电性强且可无限回收的金属,铝在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到风力涡轮机的传动系统,从电动车的轻量化车身到电网升级的导线,铝的应用贯穿了能源转型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电动车制造中,铝的轻量化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铝的高耗能特性也让其成为环保议题的重要一环。
生产一吨铝需要消耗13-15兆瓦时电力,这让铝被称为“固体电力”。
在全球铝市场供需紧张的背景下,欧美国家的策略引发了广泛关注。
欧洲因能源危机导致电价飙升,本土铝厂纷纷减产甚至关停,美国则一方面推动铝产业回流,一方面对进口铝加征关税。
与此同时,欧洲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对高碳铝产品额外征税。
这些措施表面上以环保为名,实则意在遏制中国铝产业的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尽管拥有58%的产能,但受“双控”政策限制,无法快速扩产以填补国际市场的供应缺口。
此外,铝的主要原料铝土矿供应链也面临挑战。
几内亚等主要矿产国因政局不稳、环保政策趋严及运输瓶颈,导致原料供应紧张。
欧美国家试图通过关税、碳税等手段削弱中国铝企的竞争力,重塑全球铝供应链,同时推动本土铝产业复苏。
然而,这场资源战的胜负并不简单,技术创新和回收利用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挪威海德鲁等企业已开始使用水电生产“绿色铝”,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
俄罗斯铝业公司则积极研发惰性阳极技术,若能成功商业化,将彻底消除电解铝生产中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铝的可回收性也为行业带来了希望。
随着铝价持续上涨,全球铝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2651.3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403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17%。
但铝价的攀升也将带来连锁反应,电动车、家电、建筑材料等产品的成本可能随之上涨。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这场资源战中保持竞争力,推进绿色转型、完善回收体系、稳定供应链,将成为未来的关键。
从曾经的奢侈品到现代工业基石,再到大国博弈的战略资源,铝的角色变化是全球经济转型的缩影。
这场资源战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顺应绿色转型趋势、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和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