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政府突然下发行政命令,指哈佛大学在招生上违规,尤其是国际学生比例问题,要求学校赶紧整改。
结果呢,特朗普政府直接冻结了哈佛的联邦资金,总额高达20多亿美元,有些报道说接近30亿。这些钱本来是支持癌症研究、传染病防控的,现在全卡住了。
哈佛一看不对劲,立马在4月底提起诉讼,告政府违法操作。
![]()
冻结资金不是小打小闹,它直接断了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命根子。学院这些年靠联邦拨款维持实验室运转,现在电费、设备维护全成问题。
6月10日左右,媒体开始曝光,标题耸人听闻:哈佛的生物样本要完了。 特朗普那边呢,坚持说这是打击浪费和违规,哈佛必须先改招生政策才能解冻。
哈佛反驳,说这违反了宪法和行政程序,资金中断会毁掉公共卫生研究。
![]()
5月13日,政府又追加切断4.5亿,哈佛的律师团队忙得不可开交,在法庭上摆事实讲道理。6月20日,《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哈佛表示学校资金有限,无法完全补上窟窿。
到6月底,10位哈佛研究员公开信,详述项目中断的危害。 特朗普政府不松口,强调联邦钱得花在刀刃上,可哈佛觉得这是政治报复,影响了学术自由。
这波操作,让人看到美式民主的另一面:科研成了政治筹码。
诉讼过程拉锯到8月,哈佛内部启动应急预案,但备用金撑不了多久。9月3日,联邦法院终于判了,认定冻结违法,命令政府恢复资金。 政府上诉了,但执行令已经启动。到10月14日,大部分钱到位,危机才算缓过劲来。
整个过程,暴露了美国科研体系的软肋。联邦资金占哈佛研究支出的很大一块,一旦卡壳,基层实验室首当其冲。特朗普的决定,看似针对哈佛,其实波及全国高校。
类似事件不是头一回了,2017年特朗普上台时,也冻结过环境科研资金,这次又重演。
哈佛这些样本听着怪,可价值大着呢。
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存了150多万个标本,从1976年护士健康研究起步,到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全是志愿者提供的。粪便、尿液、血液、肿瘤组织、脚趾甲,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不是垃圾,而是检测健康风险的钥匙。
拿粪便来说,能查肠道微生物和污染物,帮科学家搞清饮食怎么影响慢性病。尿液样本提取激素和营养物,追踪代谢变化。血液管里DNA信息,研究基因与环境互动。脚趾甲测微量金属积累,肿瘤切片分析癌细胞特征。
这些标本覆盖参与者从20岁到90岁的生命周期,数据链条长达50年。
沃尔特·威利特教授说,这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全世界没第二个机构有这么全的集合。
![]()
这些样本已产出上千篇论文,发现了吸烟对肺癌的机制、脂肪摄入的心血管风险。比方说,早年研究就证明了红肉过多和结肠癌相关,指导了全球饮食指南。资金冻结后,冰柜没法跑,样本几周内就腐烂,等于抹掉半个世纪积累。
哈佛强调,这不光是他们的损失,美国各大学、国际团队都靠这些数据干活。
样本维护成本不低,得靠液氮冷冻,电力24小时不断。冻结资金后,哈佛算了笔账:10台巨型冰柜的电费和补充液氮,每月上百万美元。没了联邦支持,学校只能挤内部门户款,但杯水车薪。
价值不止在论文,还在实际应用。基于这些数据,开发了癌症筛查工具,降低了医疗成本。疫情期间,样本帮追踪病毒传播路径,指导疫苗研发。
特朗普政府砍资金,说是省钱,可长远看,丢了这些宝贝,医疗开支只会水涨船高。
法院判了,资金10月解冻,哈佛的样本库保住了。 但这事儿没完,它敲响了警钟:科研资金不能随政局起伏。
总的来说,这波风波虽过,但留下的教训深刻。科学之路,得稳当走,别让政客的任性坏了大事。希望各国都吸取经验,让研究少点坎坷,多点实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