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iPhone 17以“加量降价”的姿态杀回中国市场——5499元的起售价、120Hz高刷、256GB起步存储,几乎在一夜之间击穿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认知。
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国上市前十天的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截至10月中旬,全系激活量已接近400万台。更令人意外的是,定价9999元起的Max版本成为最畅销机型,销量占比接近一半。
![]()
01
苹果的“钉子户”战略:
不靠AI,靠诚意
“最适合当手机‘钉子户’的iPhone出现了”—— 这句来自市场的评价,精准点出了iPhone 17的产品定位。尽管苹果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多项AI功能,但由于其AI服务尚未在中国落地,国行版iPhone 17并非“满血”状态。即便如此,它的热销并未受到影响。
事实上,系统级AI至今仍难成为左右消费者购机决策的关键。一方面,多数手机厂商并不具备领先的AI大模型能力,自研投入与产出效益严重失衡。即便是技术积累深厚的Siri,也多次推迟更新、实际体验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当前AI助手功能同质化明显,如果大家都基于ChatGPT等第三方模型开发,就很难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再加上端侧AI能力尚未成熟,用户对AI应用的尝鲜热情也有所降温,导致AI暂时还撑不起销量大旗。
于是,苹果在这次iPhone 17的发布中,选择跳出对AI的依赖,转而采取一种更朴素的策略——“弥补短板,回归诚意”。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苹果根本不需要AI,它只要把过去欠用户的补上,就足够卖爆。”乔布斯也曾说过:“在苹果的DNA中,我们坚信仅有科技是不够的。唯有科技与人文、与艺术结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
如今的iPhone 17,似乎正是以这样一种回归产品本质的诚意,在AI喧嚣之外,找到了与用户沟通的另一种语言。
02
国产厂商的“抢跑”与“卡位”:
一场时间差战争
作为市值约3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苹果在全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自iPhone 6系列在中国走红之后,苹果长期占据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榜首。最辉煌时,其在中国4000元以上价位段的市场份额一度突破80%。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集体崛起,苹果的领先地位开始面临挑战。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加速向高端化转型,600美元及以上价位手机的份额从2018年的11%增长至2024年的28%。该机构认为,推动这一趋势的主力是华为。自2023年搭载5G麒麟芯片回归后,华为迅速收复失地,2024年在高端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0%提升至29%,成为增长最快的国产厂商。
![]()
这一次,苹果带着iPhone17强势回归,国产厂商的反应同样迅速、果断。业内的统一共识是:谁能在苹果新机上市前后抢占用户心智,谁就能在高端市场多分一杯羹。
于是,小米不仅将新机命名从“16”直接跳至“17”,还将发布时间提前到9月底,抢在iPhone 17开售前截流用户。小米17系列开售5天销量突破100万台,Pro Max版成为最畅销机型。
![]()
vivo和OPPO则选择在价格上正面迎战,将旗舰Pro机型定价锁定在5999元,与iPhone 17标准版形成直接竞争。华为则对Mate X6等机型实施最高2000元的降价,试图在折叠屏市场稳住阵脚。
03
AI未成护城河,生态才是下一战场
除了对“时间窗口”的敏锐把握,国产手机厂商还将竞争焦点转向更具纵深的生态构建。在AI技术尚未形成决定性壁垒的当下,谁能以更完整的场景体验留住用户,谁就将在高端市场的拉锯战中掌握主动。
小米通过电动汽车业务的突破,实现品牌跃升,印证了“跨界赋能”的可能。Counterpoint指出,“高端电动汽车带来的品牌光环效应正惠及小米手机业务”。截至2025年7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突破30万辆,仅用15个月就创下新势力最快交付纪录。这种从“移动终端”向“移动空间”的生态拓展,不仅丰富了用户触点,也重塑了小米的科技形象。
华为则凭借“人-车-家”全场景智慧布局,持续巩固其技术驱动的高端壁垒。在折叠屏市场的持续领先、智能座舱的深度研发,以及鸿蒙系统下多设备无缝协同的体验,共同构筑了一道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
vivo则走的是“技术纵深”路线,通过蓝晶芯片技术栈的持续打磨,在性能调度、功耗控制与端侧AI推理等关键环节建立起软硬一体优势。其为骑手定制“职业模式”、为玩家优化游戏触控等场景化创新,正是在细微体验中构建用户信任。
![]()
说到底,苹果的“诚意回归”与国产厂商的“生态抢位”, 本质上都在回应同一个问题:当硬件创新进入平台期,什么才能真正留住用户?答案或许不在某项单一技术,而在于能否构建一个“让人离不开的体验闭环”。未来高端市场的决胜关键,将不再是芯片算力或屏幕参数的军备竞赛,而是生态的开放性、服务的连贯性与场景的精准覆盖。
对国产厂商而言,真正的机遇在于:能否在苹果尚未完全发力的AI本土化与生态互联领域,率先跑出真正的“中国方案”。
毕竟,用户最终选择的,从来不是一台冰冷的设备,而是一套懂他的生活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