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川晚报
在许多人看来,马拉松是毅力与健康的象征。然而,对36岁的银川马拉松爱好者李女士(化名)而言,这份热爱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一次上楼时的轻微扭伤,竟导致她大腿股骨严重骨折。这起发生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特殊病例,为所有运动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
A、轻微扭伤背后的“不寻常”骨折
“病人被送来时,我们都觉得非常奇怪。”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院“石榴籽”先锋医疗队骨干成员马志伟医生回忆道,“一个年轻女性,仅仅因为上楼时轻轻扭了一下,就造成骨干骨折,这不符合常理。”
初步检查后排除了病理性骨折的可能,但骨折原因成谜。直到医生们深入了解李女士的生活习惯,谜团才被解开。原来,李女士是一名狂热的“跑马”爱好者,月跑量达到了300至400公里。
![]()
“我们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例应力性骨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疲劳骨折’。”马志伟解释说。随后的手术证实了这一判断。
手术中发现,患者的股骨因长期、反复承受高强度压力,已出现疲劳损伤,那次轻微的扭伤,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医疗团队为李女士进行了髓内钉加钢板的固定手术,术后她恢复良好。但这个病例本身,却引发了医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B、医生提醒:运动是良医,但过量有损健康
“追求健康是好事,但一定要讲究科学和方法,首要原则是控制跑量,切勿盲目追求极限。”马志伟说。
他解释道,马拉松本质上是项极限运动,但现在几乎成了全民健身项目。过量地跑步会导致骨密度下降、电解质大量流失,反而对骨骼造成损害。他形象地比喻,“就像一根钢丝,你反复在一个地方弯折,它最终就会断裂,骨骼也是同样的道理。”
马主任的担忧并非孤例。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石榴籽”先锋医疗队多次下乡义诊中,马志伟发现了更普遍的健康隐患——骨质疏松,这一“沉默的杀手”正悄然蔓延。
“我们的检测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尤其是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已远高于国际标准。”他分析,这背后除了营养摄入不足,过度运动导致钙质和电解质随汗液大量流失,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很多市民疑惑,天天补钙为何还骨质疏松?马志伟提醒,科学补钙,绝非“一吃了之”。他指出,人体骨骼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当出现重度骨质疏松时,破骨细胞异常活跃,骨流失速度极快。单纯补钙往往杯水车薪。他建议公众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才能有效提升骨量。
![]()
最后,马志伟特别强调了运动后的恢复与营养与运动本身同等重要。大运动量后,身体需要5至7天的时间来修复代谢。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基石。
“运动的目标是健康,而不是自我消耗。”马志伟说,唯有把握好度,才能让运动真正为我们服务,避免适得其反的悲剧。
记者:沈亚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