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漳州,剪纸传承人高少萍用一把剪刀讲述着民间故事,她的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
在云南怒江,守护民族声音的“传歌人” 茸芭莘那,奔走呼吁、提交建议,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而在浙江,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郑芬兰走遍30多个省份,收集23000把梭子,用“手艺激活村落”的理念唤醒乡村沉睡的记忆。
![]()
![]()
![]()
这些动人的故事
正是当代中国民间文化
焕发活力的生动缩影
民间文化:从“活下来”到“火起来”
![]()
曾几何时,民间文化面临“讲述人老去、年轻人不爱听”的困境。随着国家层面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从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到中央财政支持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进一步指明工作方向和明确实践路径。民间文化从单一的“博物馆式保护”走向多元化的“创新性发展”。近期,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民间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的契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如今,民间文化不再只是记忆中的乡愁,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创新表达:传统与当代的完美融合
在广东佛山,年画传承人刘钟萍开设“解忧年画铺”,将传统年画与当代心理需求结合,让年画成为传递美好祝愿的媒介。
在河南孟津,“90后”剪纸传承人畅杨杨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剪纸,使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
![]()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民间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通过当代语言和形式,让其重新融入现代生活。数字技术也为民间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如“歌谣里的中国”项目,通过融媒体手段展现传统民歌的魅力,未来还将推广至史诗、故事、传说等更多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民间文化如何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首届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中嘉宾的实践提供了三种模式:
![]()
![]()
![]()
一是手艺赋能型,如丁兰英的彝绣产业,通过培训绣娘、发展特色手工艺,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是艺术乡建型,如郭爱和的“爱和小镇”,将三彩艺术融入乡村建设,通过美育教室提升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
三是文旅融合型,如王彦之参与的“大南坡计划”,通过文化策划激活乡村资源,使贫困村转变为融合美学实践、儿童美育的综合性文化共同体。
台州实践:民间文艺赋美乡村
![]()
作为本届故事汇的举办地,天台县本身便是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塔后村以民间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灵溪村拥有四项非遗资源,赭溪老街的非遗活化体验,以及对干漆夹苎、“一根藤”技艺的传承,都展现了台州在民间文化保护与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 这些本地经验,将为全国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民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血脉,是乡土中国的情感依托。当古老技艺遇上当代创意,当乡村记忆融入现代生活,民间文化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光明网、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艺赋美乡村——第二届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将于11月7日至9日在天台县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国的民间文化达人分享经验、交流互鉴,共同探索民间文艺赋美乡村的新路径。
让我们相约天台
聆听民间文化
唤醒乡土中国的动人故事!
编辑:张婷
一审:陈佳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
来源:神秀天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