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妈今年62岁,睡眠一直不错,但自从家里邻居总说“老年人每天吃鸡蛋多了怕胆固醇高,肉更得节制”,她就开始纠结起来。
“以前觉得早餐吃一只煮鸡蛋、午饭来块瘦肉是理所当然,最近听说有种‘优雅吃饭法’,每天只吃半个蛋、半两肉,才是老年人‘长寿秘诀’。”
她带着自己记了一个月的饮食小本本去社区医院体检。面对报告,医生反而建议:“合理摄入蛋白质和优质蛋白,别再盲目‘吃得少’了!”
能不能多吃点肉,究竟一天该吃几个鸡蛋?其实,吃多少鸡蛋和肉,不只是‘量’的问题,还关乎健康质量。不少人“听风就是雨”,忽略了真正权威的健康饮食建议。
![]()
真相,也许和你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到底多少才合适?《柳叶刀》全球饮食指南有了新答案,“最好吃法”竟然有个数字!鸡蛋、红肉:“多吃还是少吃?”专家说——健康关键在“量”与“分配”
中国传统里,鸡蛋和肉被视作滋补主角,但近些年“控制胆固醇”“减少红肉”的话题也很热门。很多人以为,鸡蛋吃多一点血脂飙升、肉多必发胖、加重肾脏负担。实际上,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的EAT-兰塞特健康饮食方案,给出了科学标准:
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蛋类1个(约50g),红肉和白肉(鸡、鸭、鱼)总和建议25-30g为宜。这些数字,其实和很多家庭“以为的要少吃不少”有不小反差。
![]()
一项覆盖27个国家、涉及13万人、为期10年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蛋白质类食物,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及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同样指出,“中老年人每日应食用1个鸡蛋,50-75g畜禽肉,水产类50-100g。”——也就是每天1个蛋、1-2两肉,实际远多于不少人的“养生极简吃法”。
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其是黄白相间吃全蛋,会增加蛋白质营养不良,反倒降低免疫力、影响骨骼健康。
鸡蛋所含的卵磷脂和优质蛋白,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对防止贫血、养护大脑和缓解肌肉流失至关重要。
一周下来,身体可能会怎样?如果长期每天只吃半个蛋、半两肉,虽然热量减少了,对三高人群看似“保险”,但很容易诱发蛋白质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贫血、肌肉流失等问题。
![]()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统计数据显示,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人口腔溃疡和跌倒发生率增长16%~22%,感染风险提升18%。
血管更健康:鸡蛋的磷脂、肉类的血红素铁帮助保护血管弹性。数据显示,每日蛋1个肉50g者,斑块发生率比限制组低12%
记忆力维持:科学家跟踪2274名中老年发现,每天稳定摄蛋肉,认知衰退风险下降约15%
血糖平稳:优质蛋白能延缓胃排空、平抑餐后血糖波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蛋白充足组血糖波动幅度下降8.7%
![]()
减少肌肉流失,减少骨折风险:蛋白摄入不足与老年肌少症、跌倒密切相关;充足摄入可使骨质疏松发生率降低9%。
情绪和睡眠更安稳:相关数据指,每日足量蛋白群组,焦虑及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猛吃肉蛋”,而是建议以“全蛋+瘦肉/鱼类”优先,红肉不过量,避免过度油炸加工,更能保障血脂平衡和肠道健康。
优选“全蛋+瘦肉/水产”,鸡蛋每天1个不过量,蛋黄也别舍弃。蛋白质、微量元素均需均衡摄入。
红肉(猪牛羊)每周3次、共200g以下为佳,平时可多用鱼、禽肉替代。水产品(鱼虾蟹贝)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更强。
![]()
老人、有慢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人群,需依据医生建议适度调整肉蛋量,减少加工肉、油炸、腌制类食品。
烹调方式以清蒸、水煮、少油炖煮为主,避免重油重盐高温油炸,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
搭配新鲜蔬菜、全谷物,多样化饮食结构,能降低饮食相关慢病风险。蔬果一天500g以上为佳。
定期体检,监控自己的血脂、肝肾功能及微量元素水平,适时调整饮食结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