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旭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晓明
当下正是螃蟹膏满黄肥的时节。橙红的蟹黄、饱满的蟹肉,诱人的美味吸引着无数食客。然而,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如何安全、健康地品尝这道秋季限定美食,却有不少学问。扬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医师孙家赓对食用螃蟹给出提醒。
不信谣:螃蟹与柿子并非“相克”
民间一直流传着“螃蟹不能与柿子同食”的说法,认为两者结合会产生毒素。孙家赓介绍,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未经科学证实的谣言。螃蟹富含蛋白质,柿子则含有鞣酸,大量摄入鞣酸确实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导致胃肠不适,但这种反应并非螃蟹与柿子搭配所特有。只要食用的是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大幅降低),且不过量,两者同时食用并不会产生问题。
不能吃:螃蟹死后产生毒素
孙家赓提醒,螃蟹一旦死亡,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螃蟹体内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生物胺类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生物胺含量会迅速增加,尤其是组胺。过量摄入组胺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心悸、恶心、呕吐、面部及全身潮红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组胺是一种耐高温的物质,即使经过高温烹煮也无法将其破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彻底煮熟,死螃蟹仍然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因此,购买螃蟹时一定要选择鲜活的,在家烹饪前也要确保螃蟹是活的。
不过量:莫因美味过量食用
螃蟹的鲜美让人欲罢不能,不少人一次就吃上好几次。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健康。蟹黄和蟹膏虽然美味,但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脂肪,过量食用会导致血脂升高,对心血管健康不利。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群,更应控制食用量。
建议成年人每次食用螃蟹不超过两只,且不宜连续多日大量食用。同时,食用螃蟹时应减少其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
不嘴馋:过敏人群谨慎食用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是过敏原。食用后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甚至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
对于已知对水产品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螃蟹。如果是第一次尝试,可先少量品尝,观察身体反应。家长尤其要注意给儿童首次尝试螃蟹时,应从少量开始,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症状。
不生食:彻底加热才是安全保障
近年来,醉蟹、腌蟹等生食螃蟹的料理方式受到部分人青睐。然而,生食螃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螃蟹生长环境中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如肺吸虫等。我们日常使用的醋、酱油、芥末等调味品,并不能有效杀灭这些寄生虫。
经常食用生螃蟹,极易导致寄生虫感染,引起腹痛、腹胀、肝脾肿大等健康问题。因此,食用螃蟹务必彻底加热,清蒸或水煮至少需要15—20分钟,确保螃蟹完全熟透,切勿为了追求口感而牺牲健康。
(扬州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