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英丽
深秋的三秦大地,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民生工程工地塔吊林立,能源基地科技涌动。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近期的重点项目建设专题交流活动中,亮眼数据与鲜活案例勾勒出陕西省以高质量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根基的生动图景,展现出务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01
高位推动狠抓项目落实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8%、制造业投资增长19.7%。”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温志刚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全省高位推动、狠抓项目的扎实成效。
今年以来,陕西建立季度推进会、工作专班统筹、任务清单分解的全链条推进机制,《陕西省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2025行动方案》落地后,3482个省、市重点项目精准推进。目前,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现场92%的计划新开工项目已顺利启动,较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4200多亿元的投资完成额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打破了‘坐在办公室’抓项目的惯性,通过‘四个走出去’‘两个联系’机制主动服务。”温志刚进一步解释,“我们设立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帮联重点项目工作机制,首次实现省级重点项目的全覆盖帮联,‘一对一’破解项目堵点难点。”
02
精准发力要素保障高效
在洋县至西乡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工程车辆穿梭不停。该项目负责人感慨:“从用地组卷到先行用地获批仅24个工作日,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正是陕西要素保障改革的缩影。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阳介绍,该省已构建起体系化的要素保障新机制,用地审批从“三周清零”提速至“12个工作日完成审核”,625个省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达96%。环评审批同样实现突破,省级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限压缩65%以上,61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环评,保障率达97.6%。
更令人振奋的是民生领域的变化。10月27日,西部地区在建规模最大的高铁——西安东站站房主体结构封顶,西延高铁预计年底通车;麟游至法门寺高速通车后,两县车程从69分钟缩短至27分钟;宝鸡、安康两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投用,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这些项目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刘阳说。
03
能源转型民营经济亮眼
在传统能源升级与新能源发展上,陕西省能源局综合处处长付智强给出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前三季度能源工业投资增长16%,可再生能源装机达6318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50.3%,历史性超过火电规模。
民营经济的活力持续释放。《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斌主导的“1747”工作抓手成效显示: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2889.4亿元,占GDP比重50%,民间投资增长9.8%,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1.5亿元贴息资金撬动240多亿元银行贷款,698个重大项目向民企推介,让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刘斌说。
04
软硬结合项目储备充足
“两重”项目建设现场,政策红利正持续释放。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齐振民介绍,两年来陕西累计获得“两重”资金239.2亿元,2025年“两重”项目开工率95%,2024年资金使用率超70%。“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软硬结合做法入选国家典型案例,100余项专项规划的出台,正是我们落实‘软硬结合’要求的具体实践。”
着眼未来,陕西已布局“十五五”项目储备。温志刚透露,通过“三张清单”管理模式,目前已储备项目1689个,300余场招商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近4300亿元。“这些项目将梯次推进、有序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注入动能。”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